运动让你变聪明、EQ更高

文/经理人月刊

工作基本要求是体力活力,活力充沛的经理人,不但较有毅力追求远大的目标,工作速度和密集度也更高。失去身体健康,连同思想上的创造力耐力韧性勇气、学习能力记忆力,都会一并失去。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曾说,人应该全面性地发展天赋的才能,他在《第8个习惯》一书中,将天赋才能对应到人类的身体、心智情感心灵,分别定义为:身体才能(PQ)、智力才能(IQ)、情感才能(EQ)、精神才能(SQ)。

在这4项中,身体才能经常被人忽略。然而,身体做为心智、情感和心灵的载具,人应该要先驯服自己的身体,维持体力、克制欲望,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柯维甚至认为,失去了身体,不仅是失去健康,而是连思想上的创造力、耐力、韧性、勇气、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将一并失去。

「身体上的自制和发展是基础,而且是一件非常具体,可以马上行动的事。」在柯维眼中,运动可以培养毅力、增加自信,堪称是自我投资的最佳策略。事实上,许多优秀的经理人正是透过运动了解到,运动不仅有助于强化体能,也对情绪管理、心智锻炼和工作效率有所助益。并且,他们真心喜欢运动。体力与活力,是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体力和活力。」畅销商业书作家斋藤孝在《老板要的是你对未知的处理能力》书中指出,加入运动类社团的人,在校园征才中容易被录用,因为这些人体态好、散发正面能量,符合企业征才时,期待年轻求职者具备的热忱、积极与亲和力等特质,为公司注入活力。

斋藤孝还指出,人们之所以喜爱观赏运动比赛转播,原因之一便是观众在看到选手面对挑战、超越困境时,可以感受他们的活力、肉体和能量。这种能量具有感染力,会让接触到的人也精神奕奕。

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则认为,运动是休闲活动的最佳选择。骑越野摩托车是他最喜欢的活动,他也滑雪潜水打网球。大前强调,运动绝对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如果认为自己年纪已经到了,只能进行和缓的运动,那永远也不会变年轻。 以已故的索尼(SONY)创办人盛田昭夫为例,他本来只打高尔夫球,但觉得自己和同辈都像是一群老人,无法找回年轻时的活力。因此,他从60岁开始打网球,并和员工对打;65岁挑战滑雪;67岁时还拿到潜水执照。大前研一在《OFF学》建议,人应该以「与年龄不相称的精神」来挑战体育活动,因为「这种精神,正是年轻的秘诀。」

透过运动纾压、蓄能,提振活力

「活力」是经理人能否达成目标的关键特质,有效能的领导者应有效提振自己的活力。苏曼特拉.戈夏尔(Sumantra Ghoshal)与海克布鲁奇(Heike Bruch)在著作《主管别瞎忙》中指出,活力充沛的经理人,不但较有毅力追求远大的目标、工作速度和密集度较高,在组织中的能见度也随之提升,连带激发更多身心与情绪的投入,让他们因而成就更多。

提振活力的关键,在于要有排解内心情绪的管道,以及补充正面活力的来源。戈夏尔和布鲁奇提到,运动正可以达成这两种效果。密集的运动不仅可以抒发情绪,还可以产生正面愉快的感受,让人较能用正面的方式来回应负面想法,「你会发现自己内心有一股新的活力,重燃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的信心。」 学生时代即热爱运动的城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便亲身体验了运动有助于纾压、蓄能。「在运动场上,最重要的是『熟悉输的感觉』。正因为输的代价很大,如果输赢都在人生舞台上实现很麻烦。」

何飞鹏高中踢足球、大学橄榄球,43岁时打高尔夫,56岁重新打橄榄球。他回忆,在师大附中踢球时,班上有3个校队选手,却在第一场就输了。「这证明球是圆的,只要骄傲觉得自己会赢,就可能会输。」 到了政大打橄榄球,又年年输给台大,「每年我们都只想,今年不要输得太难看。」

何飞鹏担任的位置是负责最后防线的「殿卫」(fullback),只要过了殿卫就等于得分。虽然比赛结果不见得能赢过对方,但只要站上球场,「就要有蛮横的破坏力,对方球员冲过来时,不管他有多高大,都要有撂倒他的决心。」 后来创业时,何飞鹏遭逢每天都有票要轧,遇见每个人都衡量能不能借到钱的艰辛阶段,运动也对他助益良多。「痛苦不堪的时候,晚上也睡不着觉,就去打两、三个小时的球,打完自动睡着。」

《经理人月刊》与104市调中心进行的「运动竞争力」调查也显示,有运动习惯和没有运动习惯的人,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反应会有明显落差。举例来说,面对「当我对完成的工作很满意,却不断遭受主管批评和退件时,我会……」这个情境,近3成(29.6%)有运动习惯的人会「分析主管的意见,发觉自己的不足之处,想挑战主管的高标准」,但在无运动习惯的人当中,只有2成选择此项。 另外,有运动习惯的人,在「当高阶主管经常斥责我的不是时,我会……」项目中,近4成(37.6%)选择「思考主管斥责我的理由,理解并认同老板的想法」;不运动的人当中,仅2成选择此项。但有超过3成选择「会一直很在意,久久无法释怀。」将运动精神,导入企业经营理念

考量到运动对于活力与工作态度的正面影响,许多企业经营者便致力于将运动的基本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三星(Samsung)前总裁李健熙就是一例。从小爱好摔角,学生时代也骑马、打桌球及高尔夫球的李健熙,在1993年提出新经营理念,要求三星员工学习「高尔夫比赛没有裁判的自律、棒球比赛的合作精神、英式橄榄球比赛的斗志。」

李健熙的父亲在他国小时,就要求他学习高尔夫球,告诉他可以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大学时,李健熙参加高尔夫球社,更进一步体悟到「高尔夫球是和自己的比赛」,与竞争对手无关,需要的是因应不同地形,达到严格的身体控制,才能进球;而且高尔夫球没有裁判,分数也是自己计算,成绩优劣但凭自己对自己诚实。

另一个例子是台湾最大餐饮连锁集团──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他平日随身携带计步器、穿气垫鞋,落实每天走1万步的目标;更积极推动员工参与体育活动,希望将运动内化到员工的生活之中。

为了鼓励员工登山,戴胜益带着员工爬百岳、登玉山;前年开始还把目标推高到登圣母峰,每年有一个团,受训半年,前进圣母峰基地营。「爬山可以让生活变得单纯。3000公尺以上的山都没有水,每个人要轮流共用一张卫生纸擦一次自己的钢杯;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这个在山上领悟到的简朴道理,促使戴胜益决定捐出80%的股票做公益。运动还能让你「变聪明」

一个较不为人知的好处,就是它真的可以让你「变聪明」。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神经元(神经细胞);而神经元是经由神经组织突触传递讯息,因此神经元愈多,神经回路的连结就愈紧密,思考力也会增强。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凡‧普瑞格(Van Praagh)曾经进行过一项著名实验,研究运动对大脑海马回神经元的影响。

他将老鼠分为5组: 第一组「无所事事组」:将老鼠放进空无一物的笼子里; 第二组「学习情境组」:利用食物诱导老鼠跑迷宫; 第三组「强迫运动组」:把老鼠放在水池里强迫牠们游泳;第四组「自主运动组」:在箱子里放入滚轮,让老鼠自己去跑; 第五组「丰富环境组」:在笼子里摆满各种玩具,让老鼠必须依环境不同而活动。

实验一天后,老鼠的大脑细胞切片显示,只有自主运动(滚轮组)的老鼠,大脑海马回神经元增多。但4周后,自主运动与环境丰富组的老鼠,海马回神经元都有增加,显示运动确实能促进大脑海马回神经元增生,而且自动自发的运动,比被迫运动的效果更好。由于已有研究证实,海马回和大脑的记忆功能有关, 因此可以推论:运动有助于增进记忆与学习能力。

国立体育大学副教授、身体活动心理学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主持人张育恺表示,运动不但能增生大脑神经元,还可以促进大脑分泌「脑衍生神经滋养因子」(BDNF,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与其他和BDNF合作的生长因子,提升大脑的记忆与学习功能。 BDNF就像大脑的养分,可以提供神经营养与保护,也能调节基因突触传递功能,刺激突触蛋白质合成作用,增加突触的传递能力,增进大脑的可塑性。换句话说,BDNF能让大脑回路发挥更棒的工作效率,改善学习、思考与反应能力。 运动能带给身体能量,你还在等什么?

(撰文 / 张玉琦,编辑 / 张良姿,本文取材自《经理人月刊》2012年9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见本期经理人月刊「7个准备,40岁更成功」,全国超商书店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