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干净河川的幕后推手
在校方协力下,东大溪计划举办多场工作坊,让上游东海商圈业者与居民了解整个计划的规划与意涵,同时也举办了环境教育活动,透过各个年龄层民众混龄学习,培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找回与河川的亲密连结。(图/ 理财周刊提供)
「要整治筏子溪,源头也必须要整治。」谈起方兴未艾的台中市迎宾河,筏子溪,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台中水环境及韧性城市总顾问李鸿源语气中带着几分果决。
「卢市长上任后,极力整治筏子溪,有一天勘查结束,市府邀请我顺道去东大溪走一遭,到了现场,真的臭得不得了,」李鸿源回忆初访东大溪的经验,他说,很难想样一个绿意盎然的美丽校园,竟然有一条臭水沟。
公私协力 翻转美丽校园里的臭水沟
翻开水利署的「全国水环境改善计划」,紧邻东海大学校地的东大溪被盘点为筏子溪污染程度最高的支流,不仅水质恶劣,还经常异味弥漫。
从东海大学社会科学院往后门方向走,会经过一片相思林,流经其边的就是东大溪,这里曾经是东海人的约会胜地。
随着东海夜市商圈的开发,大量来自商圈的民生污水排放进东大溪,使东大溪饱受严重污染。
除了东大溪水域生态与校园周围环境遭到破坏,也间接污染了下游的筏子溪,该怎么整顿这颗毒瘤,「绝对是个庞大的工程」东海大学研发长林惠真表示。
为了改善东大溪的水质,台中市政府水利局规画向校方借地建置砾间净化场,然而,净化场紧邻相思林,要在这片土地下施作工程,势必又要挑动东海人的敏感神经。
为此,台中市政府水利局积极与东海大学的学生会谈、沟通,最后取得董事会同意,赠与0.3公顷校地进行整治,也开启东大溪计划,以「沟通」为核心的整治特色。
在校方协力下,东大溪计划举办多场工作坊,让上游东海商圈业者与居民了解整个计划的规划与意涵,同时也举办了环境教育活动,透过各个年龄层民众混龄学习,培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找回与河川的亲密连结。
「我们与NGO合作举办环境教育课程,让小朋友来担任导览员,让他去跟其他小朋友介绍河川,这个过程中的互动与对话是非常珍贵的,」东海大学达文西共创中心执行长颜桢祐表示。
河川整治好了,环境效益从校园内扩散至校园外,东大溪不仅成为东海大学景观系、生命科学系等系所教学、实验的场域,在NGO的带领下,更成为环境公民教育最好的示范点。
公民参与 商家截油护溪
除了校方的参与,东海商圈商家与居民的加入,亦是促成这项计划成功的关键原因。
东海商圈高油脂营业性质商家密集,就怕限缩砾间净水厂所能发挥的作用,台中市政府鼓励上游夜市商家安装油脂截留器,使水中油脂与浮渣分离分离,阻却污染物直接排进入溪中,从污染源头解决问题。
然而,东海商圈商家众多,如何提高商家的装载率又是另一个挑战。为此,台中市政府水利局除了亲自登门拜访商家,询问意愿之外,同时也举办工作坊宣导,让业者了解装设油脂截留器所能达到的效益。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长范世亿提议,以软性要求商家的方式,透过东海大学与荒野保护协会公同举办的环境教育活动,邀请小朋友来设计优良店家标章,只要有安装截留器的店家,就在店家门口贴上标章,并呼吁东海学生去消费,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圈,目前已经有五十家商家响应。
工程结束 河川故事的开始
环境永续成为显学,而永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将环境意识深植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当每个人都能不断地与所处的环境、生态产生连结,便会自然而然地去守护它。
「工程结束后,才是河川故事的开始,当政府推动的力量离开后,还有赖公民与学校的力量承接守护河川的工作,而政府则退居幕后,成为辅助的角色,」台中市政府水利局长范世亿表示。
于是,河川整治工程结束后,台中市政府将「守护河川」的任务交棒四所大专院校(东海大学、台中教育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启动「一所大学守护一条河川」计划,不仅使河川治理多一份力量的参与,也因着四所大学各拥不同专业,将其应用于河川治理、维护工作上,使台中城市之河发展出不同的风貌。
兴大拆围墙 让河川进入校园
以中兴大学为例,校园西侧紧邻绿川沿岸,属于绿川整治工程的最后一段,除了回复河川生命力,中兴大学拆掉围墙、敞开校门,让河川流入校园,打造「水岸大学城公园」。
「让河川流进校园,能使这所大学变得更有生命力与活力 ,」中兴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李长晏表示。
其实绿川的河道曾经穿过中兴大学校园,后来,经过河川改道工程,水道改向紧邻西侧校门,台中市水利局于绿川第三期整治工程中,为了在沿岸打造更大的土坡空间植化绿生,并连结兴大园道,延伸进入校园,创造更大的水域空间,与中兴大学协商,打开靠近河道的围墙,另外,施作工程也串连前一段的复兴园道,在台中市南区打造完整的散步道系统。
实际走访中兴大学,顺着绿川沿岸的林荫大道,没有围墙籓篱,直接就能进入校园,周围住家林立,乍看宛如欧美大学城,校门敞开后不仅水系进入校园了,附近的社区住户也被纳入大学生活圈。
以地方治理、公共政策见长的李长晏说,当校园与社区没了界限,即能提升两者的连结,从而与河川串联,三个点共谱一个生态网,如此一来,不管是师生还是社区居民都能进一步参与绿川整治、了解其历史与文化,使河川融入在地居民的生活脉络中,不只是成为居民休闲场所而满足。
「透过河川,我们串联起校内师生、大里与南区的社区伙伴,一起来参与河川流域的公共学习,除了组织河川守护团队,也计划定期在绿川、旱溪流域举办市集沙龙对谈,凝聚大家对河川与都市的想像。」
未来,中兴大学计划在绿川沿岸举办市集、音乐会,透过艺术文化与河川的交织,活络整个水岸城市。
河川实验室 打造公民参与的亲水场域
一个都市的好坏,公民的参与是关键,同样的,一条河川的兴败,也和公民参与息息相关。
综观台中市参与河川守护计划的四所大学,皆以「公民参与」为核心价值,「河流如果只从专家的角度去改善,便缺乏了公民参与的元素,也失去了在规画端,取得公民认同这样一个攸关工程成败的要因,」逢甲大学校长李秉干表示。
以建筑、土木、水利工程见长的逢甲大学,不仅带着学生为惠来溪与潮洋溪河川整治工程的设计阶段提供专业意见,亦将整治成果纳入工程教学相关课程,李秉干说,工程施作的关键在于「沟通」,逢甲大学以这两条河川做为标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和邻近居民对话、沟通,了解他们所期待的河川样态,透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人参与在河川整治的过程里。
李秉干进一步补充,任何工程都有它的限制,当洪水来临时,仍可能发生洪患,当公民有机会与河川更加亲近、了解河川水性,即能建立风险意识,在洪患来临时有备无患。
当公民都拥有环境守护与防灾的意识,那么,水岸城市平时是个宜居的都市,当灾害来临时,便是个韧性都市。
河川环境的永续发展关键在于传承,在这之中,教育扮演关键角色,而这个任务便落在以教学为首的台中教育大学身上。
中教大校长王如哲认为,人的生命有限,但河川的生命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皆有不同的风貌,「做为公民,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要把什么样的河川生态与环境传承给下一代。」
因此,在这一次柳川的守护计划中,台中教育大学特别成立社团,由外文系的学生担任河川导览员,为外籍游客进行解说与导览,让河川的故事为旅人所知。
秉着守护河川的出发点,东海、中教大、中兴与逢甲共同组成联盟,他们希望能将河川治理的经验与理念推行到全台湾。
「我们的工作不是这个阶段完成就结束了,我们希望河川整治的经验可以被复制,全国大专院校都应该参与其中,不一定要有环境、水利工程等系所专业,重要的是对河川守护的态度与理念,应该可以在各个学校推行,」东海大学研发长林惠真表示。
城市之河串联起四所大学,现在,他们要将这一条线谱成一面网,号召全台湾的公民加入守护河川的行列。
本文作者:林怡妏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56期》)
《理财周刊11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