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晔 - 抑郁年代的灵光再现

图、文/非池艺术

现在社会太多负面的东西了,艺术家就像一个治疗者,应该让看到作品的人感到喜悦、幸福,这是我对艺术的看法。我希望未来看到我作品的人会感到开心,我的作品能呈现出正面的力量,让观众感到有鼓励的心情,我觉得这对我以及现在台湾的社会都很需要。

大家通常都会将文学绘画一起提出,来形容您这位创作者,您创作的起源不管是文学或是绘画其实都有一些相关的影子,可否请您大概阐述一下这个部份?

我小时后就很喜欢文学和绘画,最早看日本漫画书,会跟着画,高中时读了很多日文或是外国的翻译文章,导致高一留级,我逃学就跑到公园或市郊去画画,逃学其实就是为了想画画,到后来跟父母说我不想念书了,想去刻佛像,反正对念书没兴趣,那就干脆去刻佛像,至少回家后还可以画画。所以说最早的萌芽期是在高中那时候,有一些创作的想法和冲动,其实那不是一种立定的志向,反而像是一股拉力想要把你拉去那边。

谈谈插画的部分?

退伍之后一心也只想要画画,当时生活拮据,而且也没什么朋友大学同学都离开台北了,整天关在家里画图,家人也不明白我的生活形态。后来钱用光了,朋友就推荐我去报社画插图,之后才到中国时报、自由时报接稿。结果画了一年插画就生病压力太大,每天画画就是在一个自闭的状态,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 2004年,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

插画还是需要须配合特定的文本,这对自由的创作者有些限制,但一部分是否也可能满足了您本身对文字的喜好?

文字的刺激会激发更多的想像空间,但并不是每个文章都是能够刺激的,还有一个问题:时间的压力,有时候文章一来你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画出来,灵感偶而会阻塞。我必须画很多插画才够付房租和生活开销。

插图的管道是报纸,它是一种媒体,再加上您本身念的是社会学类出身的,所以您对社会的议题是非常关注,想请问您有投身于类似社会运动吗?

我出来新竹的时候,住家附近的新竹公园,被莫名围了一些栏杆,严重影响周遭环境美感,所以我跟我太太去做抗争,我自己写文字,一大早去发传单,我太太化装成一个树人,她把脸涂黑,在头上套了一个笼子,全身贴满树叶,然后举牌子,我们以行动艺术为环境和树木请命。

土石流系列对于观者来说属于较具冲击性的,包括您所命名的这些文字上,也都会刻意去用一些比较强烈、容易留下印象的。能否谈谈您选择以这样方式创作的立足点出发点;除了想要让观者感受到您的创作是可以如此有力量,您还希望带给别人更多什么?

鲜明和强烈的东西是自己喜欢,应该与我出生的家乡,南台湾的嘉义阳光有关,土石流这个议题其实可以回到大学时代,当时在画一些边缘人,这是我最早以关心的社会议题所作的创作。会选择这个主题和当时自己的状况关系,那时觉得自己是蛮边缘的,说不定我投射了那些状况到我所画的边缘人的形象上面。槟榔西施的现象本身就具有冲击性,比如一个女生穿着比基尼,站在尘土飞扬的工业区马路上卖槟榔,或是在酷寒的冬夜裸露身体,这视觉本身就很强烈。而作品强烈,是为了唤起突显社会议题,让别人可以看见,那存在于我们生活周遭的问题。

是否曾经遇到令您印象深刻观众回应。

有朋友到我工作室看,跟我说看你的画要退后点看,因为太强烈了。就像我在画土石流系列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很过瘾的,就像是可以把自己丢进里面,因为画很大,所以当你站在这幅画前面时是看不到画旁边的边际线,就好像你已经处在画当中,这是最过瘾的事情

您创作的时候是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让画作最后所呈现让观众感觉强烈,这是否跟您的生命经验有关?

「彻底燃烧」是我觉得最棒的创作状态,那是把自己完全丢入的感觉,我在画土石流和金刚时比较是在这样的状态。另外一些系列,像我刚结婚的时候创作的「炼爱佛图志」,因为当时要步入婚姻生活,有很多问题被拉出来,所以我跟太太两人一起去上成长课程,接触到很多修行。我在结婚前一直生病,我高中时就瘦到42公斤,身上肝脏等器官都有问。后来我去上了很多成长课程之后,了解身体与灵魂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当你的身体不好时,就从内在切入去处理你灵魂的问题,我感觉到自己比较有力量了。刚结婚那段时间我早上起床都会觉得浑身无力,无法做任何事情,我太太也说她觉得生命好苦涩,我没有力量她也没有力量,所以我开始想画一些有所滋养,强化与正面力量的东西,就因此出现了金黄色黄金树,象征救赎与转化的力量。

您创作的时候有什么禁忌吗?

我画画的时候不喜欢旁边有人。当把所有东西都净空之后,就可以将自己完全投入,我在画金刚的时候,到了晚上八点之后,手机电话都关起来,大门锁住。我会先冥想密宗的护法神观想自己与他们融为一体,方才下笔。土石流与金刚这两系列其实是有关系的。对我来说土石流是一种自我内在能量的破坏与发泄,而金刚就像是一种重建与结晶。但这两个系列作品也是突显土地及环境的问题,在深切感受到台湾一波波的生态浩劫的这些痛苦背后,我希望能有一个具备力量的护法神来消减灾难,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重建。…更多内容请看http://artemperor.tw/talk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