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立川渔场 一兼二顾的圆融哲学

周刊许琼文

花莲寿丰乡的立川渔场,在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下,培育出极具价值的河蚬。在第二代蔡志峰的努力下,从原本的小渔场,成为如今台湾最大的河蚬养殖场,更与台糖合作研发出「蚬精」,成为白兰氏、台糖蚬精的原物料最大供应商。秋日的一个周三午后,车行穿越东台湾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间的纵谷平原,在约莫距离花莲火车站二十分钟车程,抵达寿丰乡内的立川渔场,即使只是平日,停车场内仍停满企业旅游、校外教学的游览车

大批游客涌入立川的「蚬之馆」,聆听河蚬的成长生态解说,还有更多人期待着体验「一兼二顾,摸蚬兼洗裤」的传统渔村之乐。现场游客如织的热络情况与恬静的山光水色,形成一幅既对比又协调的画面

立川渔场原本只是一个单纯养殖河蚬的渔场,但如今却是白兰氏、台糖全台两大蚬精品牌的原物料供应商。

然而立川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小小的渔场所带来的收获,不仅是大发利市的生意,更是将原本不起眼的一级渔业转型成为高附加价值的生物科技产业,甚而串联更多渔民加入共同生产,提高养殖的附加价值,让当地的观光休闲产业有了新面貌

不甘只当靠天吃饭的渔民

而在这起渔场成功转型的历程背后,却有着道不尽的辛酸。这个故事得由立川渔场的创办人蔡有进说起。

一九六三年,蔡有进因看好河蚬的商机,远从云林移居东部花莲,开始养殖河蚬。单纯的养殖事业,总是看天吃饭,利润往往事与愿违,全部依靠市场行情,「若市场供给过多,蚬跌价,很多时候根本就是赔钱卖。」现任立川总经理蔡志峰回忆小时候看着父亲蔡有进创业的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创业难,找寻新出路更难。东海大学畜牧管理学系毕业的蔡志峰,在接下家业后,一心想为养殖渔业找到新的价值,让产业有脱胎换骨的机会。

「穷则变、变不一定会通,但不变一定不通。」蔡志峰发现,「当时台湾经济正在起飞,喝酒应酬的需求很多,传统秘方都说蚬可以顾肝,蚬也许可以像鸡精一样,加工做成产品销售。」

「蔡志峰不甘只是个靠天吃饭的渔夫!」看着立川渔场一路转型的渔业署养殖渔业组前组长石圣龙有感而发地说,蔡志峰为了找寻一线生机,投入蚬精的研发,不惜巨资不省气力

曾是生物科技研究院预防医学研究所主任林志杰,就相当佩服蔡志峰在产品品质的坚持,「所有人都不认为蚬精可以问世,他花了至少三千万元新台币做研发,结果真的做到了!」其中,为了证明蚬精「顾肝」的效果,蔡志峰拿着蚬精特地从花莲北上到农委会进行活体实验,后来也因此遇到愿意协助生产的台糖公司,成为立川生产蚬精的合作伙伴

立川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八百万元,单靠渔业的养殖收入来支付研发,根本入不敷出。

从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六年这十一年间,是立川最辛苦拮据的日子。在蚬精正式问世前,蔡志峰几乎每天都要跑银行三点半,「当时员工不过三十人,曾经积欠超过二年的薪水,别人开心过年,我们则是对员工感到很抱歉。」蔡志峰至今仍非常感念当时一起打拚的伙伴。

多角化经营 建立合作渔场

在几经奔波后,蚬精市场终于拨云见日,当蚬精产品推出时,在市场上热销的程度还一度超越鸡精!但蔡志峰并没有因此松口气,反而进一步思考随即而来的蚬精产能以及后续推广的问题。为了让渔场永续经营,蔡志峰决定除了让立川渔场转型成为观光渔场,结合游憩休闲,让游客更认识河蚬外,更号召附近的渔民一起投入生产,把饼做大。

蔡志峰估算,目前以立川的生产技术,每一公顷生产五万公斤的河蚬,可以创造一百吨的蚬精,他希望结合更多的渔民,达到二千公顷的养殖面积。「这是一个利民利地,创造消费者、生产者、养殖者大家三赢的方式。」蔡志峰正朝着远大的未来,一步步地迈进…【全文请见今周刊831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