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日式茶道精神与美学意识  一期一会的圆满

▲稽古准备中,将釜放在风炉上,静心仔细确认有没有置中。(图/商业周刊/La Vie提供)

整理/黄怡蒨 文字、图片/La Vie提供很多人会日本茶道仪式太多,只是喝杯茶,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

台湾唯一同时拥有4种日本传统文化执照,日本里千家茶道准教授郑姵萱茶名宗萱):「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却需要仪式感,因为这些仪式能使我们感觉幸福。」

日本茶道的仪式,会让人屏住呼吸,眼神总落亭主茶事茶会主办人)身上,不敢乱动出声,让人忘却所有俗事,专注着一种文化,专注着一种艺术,专注着一种美。原来喝茶也可以如此圣洁隆重,这种仪式感让人叹为观止。

郑姵萱认为修习茶道对生活的好处在于让人在适当的场合,能做出适当的举止、穿着,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茶道是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她常跟学生说,不是来教室上课时才是「做」茶道,茶道很生活化,在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茶道精神

一座建立、真诚款待

日本茶道的精神隐藏在许多细节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座建立」及真诚款待的展现上。

一座建立的 「一座」,是指本席茶事所有参与者,「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也是茶道4谛──和、敬、清、寂中「敬」的体现。

研习日本茶道多年的郑姵萱,这些年来,透过稽古(传统技艺的练习)与知识增加,发觉茶道培养的是全方位的观察力体贴心,亦即对客人的真诚款待之意。但她也认为客人若没有受过茶道训练,不明就里,眼前只见到行礼如仪,或者当日心中另有杂事俗务,对主人的苦心视而不见,此皆无法达成前述的「建立一座」,主客互相完成美好茶事的精神。

把同样的用语换个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意涵,她解释,例如「建立一座」,表示尽量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来招待客人,让邀请者被邀请者因互动往来,同时让身心灵提升至舒服的状态最是完美,虽然说起来简单,实际力行却是意外深奥

用心体察、磨练5感

茶道在感官运用是全方位的,眼、耳、鼻、口舌与肌肤,亦即我们知觉外界的「5感」。在茶道充满「反复」及「细节」的训练中,可以不断增进5感的敏锐,也能从感知的细微声响中察觉茶事进行的节奏或亭主的心境

郑姵萱一针见血的指出,茶道老师通常只指点如何做,却不解释为何这么做。因为「为何」需要各自下功夫,每个人有不同背景、千万种想法,能在茶道中找到的「为什么」也不尽相同,但其中的「为什么」,极大部分是追求流畅、正确、顺利而需要的「精准」。

因为没有计时的工具,因此要仔细观察蒸腾的水气,间接推断灶上的米饭煮熟的程度;没有大火、中火、小火的控制开关,因而从炭的长短与分量来配合茶事进行的节奏;或将以往的经验来推断时间……,茶道虽有严谨的做法,却没有标准答案,用心观察体会,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诠释。

这些在茶道中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五感刺激与训练,长久下来也会内化为生活态度,帮助我们更清明、更敏锐的察觉事物的本质。郑姵萱以《王子》书中,一句狐狸对王子说的话:「重要的东西,并非眼睛所见,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来诠译茶道之于5感的训练。

茶道美学「真行草

茶道也展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郑姵萱在《茶道岁时记》一书中提到,真行草原指书法字体类型,据说是由奠定书法基础的王羲之对于古代篆书、隶书,建立了真(楷书)、行、草3种形态,后来广泛运用。

在书法普及的同时,将格式最高的「真」、变形后相对最简约的「草」与位于中间的「行」,做为3阶段的样式表达用语,书法以外,花道、庭园、绘画等领域也会看到。

茶道讲究「格」。格,是层次、规矩,也是准则,兼含一切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也适用于所有茶道具,为日本人的行事准则,无所不在。在什么样的时机,应如何适当展现对客人的体贴关怀?在如何的场景,要怎么恰如其分表达对亭主的敬意?这是一门变化万千的学问,也是投入一生也无法穷尽的追寻,但其中有迹可循,亦即「格」,正是借用中国书法概念的「真」、「行」、「草」,来区分礼法的严谨程度。区分高低差异,不但产生变化旨趣,更能帮助身处其中的成员进入情景,明白自己应有的举止。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658期。

【延伸阅读】

反送中伤香港经济?一个港大生的告白:当年轻人享受不到果实,那干我什么事?不亲民又称不上高级...无印良品做错什么?降价11次也唤不回消费者50岁父亲被资遣,不愿让儿女分担家用...洪雪珍:中年失业,家人要有这3点观念服务业不是累,而是没尊严!汉堡王店经理:这个社会,没人会因为羞辱服务生而感到内疚我的「痣」会是恶性肿瘤吗?医师告诉你:符合这5特征,一定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