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热都烧到了香港:业务应该怎么开展?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宣布,根据《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向8家储值支付工具(SVF)的发行人发放第二批SVF牌照。实际上,在今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首次发放首批SVF牌照,且这些企业均在香港本土开展储值卡业务时间较久。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后续业务开展的问题,以后如果金融开放可能会出现香港的支付牌照与内地互用。不过,这也要看监管当局的界定。
8家机构获牌照
此次香港金管局发放第二批SVF牌照的,包括三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快易通有限公司、PayPal香港有限公司、易票联支付等8家公司。加上第一批SVF牌照,目前香港共有13名SVF持牌人。
据了解,香港《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已于去年11月13日生效,并设有一年过渡期,让SVF发行人申领SVF牌照,过渡期满之后,获发牌照的机构才能继续运营。
按照条例规定,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须有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股本,同时满足一系列科技系统、资金管理等要求。
此外,申请人须向金管局提交独立评估报告,内容包括6个主要范畴——企业管治及风险管理、储值金额管理、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制度、科技风险管理、支付保安管理以及业务持续运作管理。 金管局可能采取现场与非现场审查,独立评估、检阅报告以及与持牌人管理层会面等方式规管持牌人。此外,公司均需在香港注册成立公司,才可在港进行储值支付业务。
在支付限额方面,金管局的监管方式不同于央行。 根据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曾介绍称,考虑到申请者的业务性质不同,金管局不会以“一刀切”的方式划定限额,申请人可以根据过往交易记录提出建议,但金额越高,金管局对于该机构的反洗钱等风控措施的要求也就更高。香港金管局货币管理助理总裁郑发补充称,站在反洗钱的角度考量,如果有关储值支付工具的交易范围仅限于香港本地,对应的监管要求就比较低,但如果涉及跨境支付等功能,要求就可能会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郑发表示,条例生效后,金管局将继续受理SVF牌照的申请,没有特别时间期限。但他相信,目前发出的牌照已基本涵盖香港市场上的储值支付工具。
香港市场尚未饱和
相较于内地200多家企业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香港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参与者仍较少,竞争远不及内地充分。
正是看到了香港支付市场尚未饱和,因此不少内地企业竞相进场布局。金管局主管李树培曾透露,潜在申请支付牌照的机构约有26家,主要是内地的营运者。易观支付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 “首先,香港作为国人旅游热点地区,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扩展场景不可忽视的地区之一。其次,香港自身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开发远远不及内地。内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进入,将推动自身业务增长。最重要的是,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口岸以及金融中心,仍然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必须踏板。”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众多企业花重金收购支付牌照都是为了互金布局需要,但更深层是为了形成资金流闭环,再扩宽到其他业务。同时,提供开放性支付交易平台,获取了众多交易数据,就能在发展出其他更多的业务。
就申请香港的企业类型而言,一位不具名资深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申请香港支付牌照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已经成熟的支付企业,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另一类则是在国内现在因政策从紧没有办法拿到牌照的企业。“其实他们拿牌照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在香港市场还未饱和之前就抢占相关市场份额。”
目前掀起的申请香港支付牌照究竟是否具备布局的价值?王蓬博对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果去美欧等地区开展业务,必须遵循当地金融监管法律法规。香港支付牌照的价值看香港经济发展状况,及香港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现有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对此,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后续业务开展的问题。比如香港金管局对支付机构业务的界定,以及香港支付行业和内地支付行业监管和基础设施互通的问题。“支付牌照本身就值钱,布局之后肯定是不会亏的。在内地刚刚开始发牌照的时候,也是一窝蜂的都去申请,现在监管趋紧以后,即使从未开展实际业务的支付牌照价格也相当不菲。由此可见,趁早布局绝对不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