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台湾创新板、战略板可否结合应用?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文/林筠骐

先来说文解字一下,SPAC是英文「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的简称,直接翻译就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透过先募集资金,让这家「现金公司」先上市,然后再收购公司,让被并购的公司直接「借壳上市」的管道

由于SPAC在申请IPO募集投资所需的资金时,并不确定会并购哪间公司,而是在募集完资金上市后,才由SPAC的管理团队去寻找要并购的目标;因此投资人在投资SPAC时,并不知道自己未来是投资什么公司,所以SPAC也被称为「空白支票公司」(Blank-Check Company)。

华尔街疯SPAC上市

SPAC创立时,通常是由具私募股权、并购、营运经验管理者领导。对投资人来说,在标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选择将资金投入,主要就是信任经营团队,团队的背景经历、管理哲学、投资策略等等让投资人买单。而SPAC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找到并购标的,并且完成并购,否则就会被迫清算解散,将资金还给投资人。

SPAC其实也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在一九九○年代就已经存在。最具知名度当属汉堡王的重返荣耀,二○○六年汉堡王曾登陆纽交所,在金融海啸后因营收、股价表现不佳而被收购下市,后来借由被SPAC公司并购再借壳上市。这几年来,这样的案例并不多,一直到了二○二○年才呈现爆发性成长,达到二四八家,今年统计到现在为止,更已经有二九六家,SPAC在华尔街已然刮起了旋风

而这股SPAC上市风也吹到了台湾,日前立法委员立院质询金管会时提到,台湾是否有可能出现SPAC?金管会主委黄天牧表示,已请证交所研究可行性

其实,从历史来看,台湾早在三十年前就有类似的「现金公司」,在一九八九年时,建弘投信就曾经上柜,是台湾第一间挂牌上柜的金融公司(二○○三年并入第一金、下柜),摒除掉借壳上市这段,概念有点相像,投资人投资资金,让投信公司去选择标的投资,只是在建弘投信之后并不见其他投信上柜。尽管后来二○一四年金管会修订相关规定,并增订「核发投信事业申请股票上市、上柜及兴柜登录之同意函审查标准」,代表国内投信可以申请上市,只是,多年来仍未见投信公司上市。

台湾投信公司上市柜概念

除投信公司上市柜的概念外,SPAC跟台湾投资人熟知的投资控股公司也有点相似,只是投资控股公司是把既有的公司整并起来。台湾的投资控股公司已臻成熟,例如台湾第一家上柜的昆鼎投资控股公司,十多年来,旗下已经并购了多家子公司。以及太阳能厂新日光、昱晶与升阳光电整并成联合再生公司,都交出不错成绩

不同于投资控股公司,SPAC是先募集资金成立公司,让这家公司上市,之后公司团队再去找标的并购。对于被并购者来说,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借壳上市」。这对于新创公司来讲,无疑是搭上了快速列车,缩短上市时间。

为资金与新创公司搭桥

例如卫星发射公司Rocket Lab日前就宣布,要与「Vector Acquisition」(SPAC公司)合并,成为通过「空白支票公司」上市的初创公司。更早之前,软银孙正义愿景基金,也宣示要成立SPAC新公司;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也成立三家SPAC。在美国货币持续宽松,热钱泛滥的情况下推波助澜,这类捧着现金找标的的公司只会多不会少。

借壳本身不是坏事,台湾资本市场的借壳也行之多年。SPAC相较于传统的借壳上市,又是干净的现金公司,没有过去旧壳会有经营不善等包袱,为资金跟新创公司(或隐形冠军)搭起很好的桥梁

台湾的资本市场还是很厉害,尤其台湾的创新板、战略板也将在二○二一年第三季开板,要找到并协助台湾的潜在独角兽快速成长。如果这时结合SPAC,在台湾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再去精进,也许可以迎头赶上,在发展跟监管上做得比其他国家更好。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107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