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河豚宴品种就是牠! 食药署:两片就致死

月尾兔头鲀。(食药署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食药署鉴定发现,这只河豚品种为「月尾兔头鲀」,台湾四周海域都有,内脏、皮肤、肌肉皆有毒,毒性极强。在死者食用的生鱼片中,检出134.30 ppm毒素,每片鱼肉约有10g,换算起来每片毒素1.34ppm,两片就达致死剂量。(林周义摄)

南投上月一名厨师获友人致赠河豚,自行宰杀后邀请邻居一同食用,酿成厨师死亡、8人受伤的悲剧。食药署鉴定发现,这只河豚品种为「月尾兔头鲀」,台湾四周海域都有,内脏、皮肤、肌肉皆有毒,毒性极强。在死者食用的生鱼片中,检出134.30 ppm毒素,每片鱼肉约有10g,换算起来每片毒素1.34ppm,两片就达致死剂量。

食药署副署长林金富表示,这场致命河豚宴,为国内近10年来第4起中毒案件,其中2014年1件、2020年2件、今年1间。4案合计17人就医,1人死亡。即便是推动河豚处理证照的日本,据东京都保健医药局统计,10年以来,也有180起中毒事件,高达246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仍有民众擅自捕捞、料理的行为。

针对国内致死事件,食药署国家实验室接获南投县政府提供的3件检体后,立即进行DNA物种鉴别与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分析。DNA物种鉴别结果发现,3件检体皆属「月尾兔头鲀(Lagocephalus lunaris)」。

国立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陈泰源指出,「月尾兔头鲀」又称作月腹刺鲀、栗色河鲀、毒鲭河鲀等,属四齿鲀科,主要分布于印度至西太平洋区,台湾的四周海域均能见其踪迹。「月尾兔头鲀」体长可达50公分,背面及腹面均布满小棘,尾鳍后缘呈新月形,内脏、皮肤及肌肉皆含河豚毒素,毒性极强,与其他河豚难以分辨。

在死者食用的生鱼片中,食药署共检出134.30 ppm毒素,鱼肉汤的熟肉与汤则分别检出33.48ppm、31.86ppm。根据日本的标准,河豚毒素致死量为2ppm,欧洲标准则是1~2ppm。由于生鱼片每片鱼肉约有10g,换算下来,只要吃下2片就达致死剂量。

食药署食品组简任技正周珮如说,河豚毒素是神经毒素,即便加热也无法破坏,中毒的症状包括麻、呕吐、晕眩等,甚至会造成呼吸衰竭、死亡,中毒后必须尽速送医,保留检体供检验。河豚可说是「人间最接近天堂的食物」,即便陈泰源是专家,也会担心「上天堂」而从没尝试过。食药署提醒民众别吃河豚,勿因追求美味或尝鲜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憾事。

根据《食安法》规定,有毒的食品都禁止贩卖、制造、储存、运送,作为赠品送出也不行,若有这样的情节,可开罚6万~2亿元。若为餐饮业者,情节重大,可命其停业、废止商业登记。出现人员伤亡时,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科8000万元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