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模式转变引爆晶片荒 外媒曝台积电、三星最大风险

外媒分析,2大高阶晶片生产公司台积电及三星电子,面临最大问题地缘政治风险。(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最近由于全球车片晶片荒,造成许多汽车大厂被迫暂时停产,如果这种效应扩大到其他产业,则可能对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外媒表示,过去只是半导体供应链的问题导致晶片供应短缺,现在则是由于半导体市场高度整合,产业面临高性能晶片制造模式的转变,使得晶片供应不及,并分析2大高阶晶片生产公司积电及三星电子,面临最大问题为地缘政治风险,美国政府则担心高阶晶片制造问题。

西班牙《Cinco Días》专栏日前一篇文章指出,一些汽车制造商已宣布,因车用关键电子晶片缺货而暂时停产汽车。但因为半导体电子晶片及软体应用到各种不同产品中,如果这种效应扩大到其他产业,则可能对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是截至目前为止,谈论的只是问题的现象,而不是原因。半导体产业原本具可持续及周期特性,过去只是半导体供应链的问题导致晶片供应短缺,现在则是由于半导体市场高度整合,产业面临高性能晶片制造模式的转变,使得晶片供应不及。

半导体产业有两个特别现象需要强调﹕一个是许多半导体业者已停止生产(无晶圆厂,fabless),而将晶片的生产制造外包给第三方,即其他半导体代工厂,例如 辉达(Nvidea)、AMD 及高通等公司。另一个是半导体业以外的业者出现,成为晶片设计公司,例如Google及Amazon,这些公司也是无晶圆厂,产品也由半导体代工厂生产制造的。这种转变富有重大意义及成效,以Amazon及Google为例,他们是全球云端应用的领导业者,因为其具备的智慧财产权优势,更能因应市场需求,设计出所需的最佳晶片。

全球宏观趋势包含物联网(IOT)、5G 及云端等,推动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更小尺寸及更节能的产品。但是由于摩尔定律的衰落,意味着每次晶片制程进展到更小,都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半导体工厂的资本支出,并需更多的专业知识技术。半导体制程与每个晶圆的表面密度有关,苹果最新的iPhone12就是运用5奈米技术生产,CPU为A14 Bionic,电晶体数量高达118亿个,而目前最先进的制程为5奈米。

至于无晶圆厂,即晶片设计公司一旦完成晶片设计后,必须找寻半导体代工厂来生产。而提到高性能的半导体制造厂,则只有台积电及三星电子;英特尔则为全球销售量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按销量计算),偶尔也会被提到。英特尔擅长垂直整合,但近来制程已落后台积电及三星电子,最近仅开始投产7奈米制程。英特尔与台积电及三星电子2家半导体工厂制程技术,虽然仅有2奈米差距,但就产品性能而言,已落后了2年。

然而,台积电最近已斥资190亿美元建立了3奈米工厂,预计今年可开始量产(2011年,一家工厂耗资约35亿美元),显而易见,已出现了高度的市场进入障碍。此外,预计2021年对晶片市场的需求将增加,台积电除了投资下个世代的制造外,也将扩大现有产能设施。

如果想投资最新世代的半导体制造的话,似乎台积电是较好的选择。也许有部分人会选择三星电子,但考虑到南韩企业集团产品多元化,投资可能会被分散,因为三星电子专注记忆体领域,台积电则专注于微处理器,以中长期而言,台积电的发展将会更好。而2大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地缘政治风险,台积电主要的工厂均集中在台湾,而台湾则被大陆宣称为自己的领土;三星电子也必须面临邻国北韩的风险。此外,二者同样受到美中贸易战的影响。

从战略角度来看,美国政府担心国内高阶晶片制造的问题,认为在美国安全、军事及商业策略上,均属优先顺序。美国知导大陆软体、通讯及人工智慧等领域均遥遥领先,但半导体制造则明显落后(可能长达10年),为了缩短距离,大陆政府承诺将于2025年前,投资产业1兆4,000亿美元。而可能是来自美国客户的压力,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均考虑将其制造工厂更多元化。台积电将于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设厂,而三星则扩大德州厂的制造产能。

目前台积电为台湾及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依据一些金融业者的研究,目前市场似乎高估了台积电股票价值。然而,台积电为半导体产业寡占业者,如果中期持有的话,利润将会更好。台积电股价在一年内上涨了122%,而S&P500指数一年仅上涨14%,Stoxx 50下跌5%,台积电凭借在半导体供应链的独特优势,苹果必定会保持审慎的态度,A14处理器仍将会交由台积电来生产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