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教授破解「沙变土」关键! 让万亩沙漠变良田

沙漠开花。(示意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实习记者陈嬿如/综合报导

过去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中生存的居民总看着年轻人们不断出走打工,想尽办法逃离沙漠。不过现在有望改变长期以来「沙进人退」的局面了,从去年开始,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竟捎来了好消息,他展示了「沙变土」的过程和原理,将「万向结合约束」加入沙中添水搅拌混合,生成了能够保水、类似土壤物质

▲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示意图/翻摄自WUWU秀 youtube/下同)

56岁的薛飞斌一直生活在沙漠中,他有两个愿望,作为一个父亲,「想将孩子送到没有沙漠的城市中过更好的日子」;作为一位农民,「想在自家门口种植庄穗」。事实上,「沙进人退」仍是广大沙漠的普遍现象,重庆交大副校长易志坚教授说,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沙漠就是缺水造成的,但这其实只是原因之一,另外还因沙子不能涵养水份、保持肥沃度等有关。

经过一年的试验,易志坚和他的团队目前在距离黄河5公里外的乌兰布和沙漠东原开辟了上万亩试验基地,基地里展示良好的牧草西瓜玉米高粱向日葵作物,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极大兴趣。其中春播的3000多亩作物大部分已经长过膝,有望改变长期以来的「沙进人退」局面。易志坚表示,如果在力学生态学之间找出相互结合的关键,让沙子也具备土壤的属性,那么就能使沙子变成土壤。

易志坚回想起去年初到沙漠开辟了25亩沙地进行试验,当时周围望不见边际的沙漠寸草不生,「会移动的」新月沙丘高低起伏,相较起其他沙漠地区更考验技术适应性。他蹲下身扯断一株植物说,「现在是莫名其妙地乱长许多植物,像是马齿苋怎么也清理不完」,陆续出现生物的多样性、竞争关系,「土壤化」的沙层还结出了藻类结皮,并吸引来了大量蝴蝶蚂蚁老鼠青蛙蟾蜍动物,偶尔还有狐狸和獾等光顾。

易志坚简单地解释,「万向结合约束」从植物中萃取而来,可以当成是一种黏合剂,让土壤能够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改变沙子的力学属性,使沙子具备土壤的某些生态属性,便是其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其中自我修复性质是指土壤加水后变成泥浆的流变状态,而自我调节性质则指土壤可以变形,「像大地一样拥抱植物根茎」。

博恩集团董事长熊新翔认为,未来15到20年,产业发展加上一带一路,会比互联网结合电商有着更大的机会,这是由人民的所需求决定的。虚拟经济已经做得太大了,总要回归实体经济,作为注重价值投资的投资人,绝对要先在这个风口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