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面积近6个台北市 陕北毛乌素沙漠变成林地良田
▲位在陕西省榆林的毛乌素沙漠进行退沙漠化工作多年,图为榆林市榆阳区榆溪河公园。(图/翻摄自观察者网)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的毛乌素沙漠,从1959年以来经过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等改造沙漠的工程,到了本世纪初,已经有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600多万亩(约600平方公里)做到止沙生绿,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约相当于6个台北市。
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横跨宁夏、陕西、内蒙古三省,以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为主,与库布其沙漠合称为鄂尔多斯沙漠。据指出,古代的毛乌素沙漠一带曾经水草肥美,是中原王朝著名的养马之地,后来由于气候变迁,以及宋夏之间战争,造成水土流失,地面植被丧失,加上该地区的浅层地表,都是由沙砾物质组成,逐渐形成如今中国的八大沙漠之一,在扩张的过程中曾让榆林的民众三次被迫「南拓」,史称「榆林三迁」。
毛乌素沙漠是全世界降雨量最多的沙漠,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当地民众开始进行去沙漠化的工作,如今榆林市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约4分之3的流沙得到固定或是半固定,每年沙尘天气也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到10天。
上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