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一个渔村小公务员 变全球船商领袖
文/万年生
在一个你死我活的企业战场,如果你是业界老二,如何说服老大与你合作?更何况,你跟老大的营收差距,已不到10%!
这个市场第二大,又能说服市场老大的人,就是阳明海运董事长卢峰海。
翻开公开资讯观测站数字,2015年前9月,阳明海运营收近千亿元,距离业界龙头长荣海运的营收差距已不到6%。去年,卢峰海更让长荣决定加入他20年前筹组的全球海运界第一个国际航商联盟,把同业资源整合成自己的竞争力,成了阳明营收靠近长荣的助力。
这个由他打造的国际航商联盟,运能市占达17%,居全球第三。
他把饼做大揪单打独斗同业组联盟
卢峰海是一个高雄渔村出生的小公务员,他成为航运界领袖的过程,就如同阳明一路成长的翻版。一个没有资源的人与海运公司,要做大,就只能靠合作,海运联盟,就是他突破的关键点。
当时阳明总运能只排全球17位,但现在透过这个由他打造的联盟,定期航班数量则跃升为全球第二。
他在《逆风顺航:卢峰海的创新船奇》书中透露,国际航商联盟的想法,是他当初为了推动公司民营化,接连办理国营事业首档海外可转换公司债(ECB)及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时,借此吸引国际投资人埋单的策略。
「世界工厂在哪里,我们船就开到哪里。」早在1996年,企管博士的卢峰海就发现,在货柜船舶标准化、大型化时代,光靠阳明一家公司的资源,无法迅速壮大和欧美大航商竞争,只有打破航商习惯单打独斗的营运模式,整合竞争对手资源,才能降低单位成本,也才有赢的机会。
而整合彼此客源后,不只船舱容易满载,更能逐渐扩大运量,运用吨位更高的船舶运输,达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减少靠港次数,又有运送时间加快、服务班次更密、范围更广等好处。
但打群架的想法在当时是全新概念,尤其竞争对手间部分客源会重叠,客户冲突时容易破局,过去又没有成功案例,他找来的合作伙伴中国最大船公司中远集团,和日本川崎汽船都对可行性半信半疑。
他如何说服别人尝试成败未知的事?
「我画了3个圈圈,代表三家公司各自主力业务范围重叠不多,」卢峰海靠一张图说服对方。
只不过,举凡客户取得、舱位分配、停靠码头的先后顺序,都涉及利益分配和成本。若真有冲突,则透过「热线」亲自沟通解决。
他不怕让利适度妥协才能扩大利益圈
随韩国韩进、长荣海运陆续加入,成员由3家增为5家,增加了沟通复杂度和营运冲突机率,成员间竞合关系更微妙,维持联盟的难度也越高。必须从过去单打独斗时自己主导,调适为适度丧失自主,适度妥协和让利的心态。
卢峰海说:「牺牲小的,才能成就大的。」以美西航线为例,可能有联盟成员客户要停靠洛杉矶、有的则要停靠奥克兰,这时候只有妥协,牺牲成本,两个港都停靠;甚至彼此各自揽货时遇到竞争客户等利益冲突问题,也得适时让步,「这次这个客户给你,这个就给我。」他透露。
这股热情,卢峰海让全球第一个航运联盟成功运作,让阳明越做越大,也让他成了今日的台湾海运业整合王。
【 更多报导 】
台湾年轻人的最大问题:「耻力」太差了,你该学做「不要脸」的上班族
三商美邦理赔争议》保险最怕买了不赔!全台保险公司「申诉率」大公开
一个前辈的建议:服务业7年经验,受用一辈子,但第一线千万别待太久,你会失去自我
从看不懂英文课本到走遍86国...知名主持人谢哲青:认清自己,世界有什么好怕的呢?
大哭~结婚七年,老婆终于不害怕做爱了...治好她的男人却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