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直击全台最会用机器人的小公司

文/万年生

董事长文华手中的自行车零件,全用机器手(右)取代人工自动化上下料。 (图/商业周刊提供/摄影者杨文财)

5年来,有一家企业,在两岸生产线导入180台机器人,这可不是哪间汽车或高科技公司,而是来自台中的自行车零件厂鋐光实业

你可能没听过鋐光,但一定用过它生产的产品。身为A-Team一员的它,生产的是脚踏板花鼓(编按:车轮中心的轴)等控制方向或转动类的自行车零件,包括捷安特美利达国内外自行车厂都是它的客户

「第一名永远都有人,我学习对象很多,没有最好,只有想要更好,」尽管现在自行车脚踏营收居全球之冠,鋐光董事长林文华仍谦称自己永远只是第二,所以他要持续导入机器人增加竞争力

来到台中铁山工业区,鋐光厂房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走进加工生产线,一台台自动化综合加工机就像印钞机般,平均每295秒,一个个花鼓就这样生产出来。

有了小型机器人协助上下料,这一区的26台工具机,只要5个人负责,「一个人管4、5台机器,现在人人都是课长,」鋐光协理陈英斌说。

人力需求不变每座机台可增12万元效益

台湾厂从20台工具机,扩充到100台,现场都维持40个员工,「人一样,机台却增加4倍,你就知道竞争力在哪里,」鋐光经理林彦佑说。

陈英斌以10台机台举例说明,原有的6人编制在机器人协助下,加工时数能增加1倍,总产值和人均产值因此约可提高到过去的2倍。

举例来说,以鋐光每分钟约6元的加工总产值推估,自动化后,每月每台机台效益可增加近12万元。算一算,5年来,台湾厂年营收约成长4成。

外包产品回巢自动化加持,自制率达9成

不只如此,在「机器人同事」协助下,也让机台可发挥出该有的精度品质更稳定。

林文华透露,公司也因此把过去技术层次较低的外购外包零件,多数移回厂内自行生产把关,目前鋐光的自制率高达9成,脚踏板品质提升,产品单价约比中国同业贵3倍。

小咖电机厂受惠易立威水果刀级机器人大卖

其实鋐光成功导入机器人背后,还有一个机器人小厂易立威机电创业故事,鋐光正是它最大的单一客户。

易立威总经理张伟邦9年前决定创业。他发现,日本发那科等国际大厂的机器人就像宝剑,削铁如泥,但厂商武功买回宝剑,也只是装饰品;熟悉工具机的张伟邦把应用端锁定在特定的工具机领域,他把机器手臂微小化放进车床等工具机中,结合料盘、模拟人手夹角装置等5项专利,利用机械手自动上下料。

张伟邦研发的机器人与后端整合模组因为功能较简易,因此价格比六轴机器人便宜约3成,且懂得操作工具机的技术人员半天就能上手。目前易立威因锁定利基市场,机器人年销200台,并已连3年营收破亿。

要成功导入机器人,除了要有眼光,再来也要口袋够深。

林文华不讳言,「自动化机器人投资几亿都有可能,」投入几亿若没办法生产,就变成废铁;当初正因有好产品,才敢投入。他强调,假设一台机器人1百万, 3年可以回收,「3年以后我就加倍奉还,这样不投入自动化,你要投入什么?」

导入机器人,正是鋐光能动得比同业更快的利器

【 更多报导

馊水油风暴》一条百年法规 没人敢在法国制造黑心食品

如果台湾能多几间Costco,薪水就有救了!

别人的孩子死不完?医师怒吼「我正在急救一个快没命的婴儿耶」,这位妈妈居然说...

头发刚弄湿千万别抹洗发精!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洗头禁忌

老婆~我养你!」挑老公,找这个星座就对了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