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陈时中走下神坛 才能看见真相

社论

防疫筛检要进行到多广泛的程度,是专业问题,在台湾却成为政治问题,全世界很少看到国家把防疫措施搞成了政治斗争,让防疫陷入了风险。加上全球疫情更紧张,台湾民众防疫意识反而松懈下来,恢复正常的生活步调旅游消费行为边境管制也开始松绑,将让台湾疫情防线出现破口

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在本报发表时评指出,疫情指挥官陈时中不肯普筛,连必要的广筛都一起扔进坟墓。确诊病例接触者、境外移入旅客都是高风险族群,理应扩大筛检,疫情指挥中心却坚持只做最小规模的检测。在日本被检出染疫的日本女学生明显是在台湾感染,也会传染别人,整整1个月的感染风险期,指挥中心竟然只列出123个接触者。南韩2个确诊案例就列出2万人筛查,一比较就知道台湾的筛查根本是筛假的,因为筛太少当然零确诊。

不敢戳破防疫佳绩表象

除了内部筛检太少,入境旅客竟然也不筛,等到14天检疫期间出现症状才筛,对此王任贤也深不以为然。的确,怎么想这都是完全没道理的事,台湾防疫最重要的关卡是边境,入境的人都筛一筛,马上可以找出感染者,为什么要对边境筛得这么保守?如果是无症状又没有接触史的旅客入境,岂不是就此放行病毒进入社区?王任贤也质疑指挥中心不做出境筛查,就不能保证出境台湾的旅客没有病毒,而这是很多国家洽谈成立「旅游泡泡」的重要条件。台湾紧抓着筛检量不肯放,入境出境又不全面筛,能怪其他国家不把台湾列入开放名单吗?

其实台湾的广筛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现在近80天无本土病例,只有零星境外移入个案,接触者与疑似者都变少,单日采检数从每天近千例,解封后降至100多例。林口长庚医师邱政洵便指出,日本解封后每日采检量比解封前更高,台湾采检过于保守。目前每日入境者约1000人,若加上近期100例的筛检数,国内每日最大检验量可达5900件以上,完全足以负担。

指挥中心对筛检始终极度紧缩,连该筛的也不筛,如果只是为了维护台湾防疫佳绩的美好表象,生怕多筛一些就找到病例,那和鸵鸟有什么不一样?日本女学生确诊打破了台湾73天零本土案例的假象,但台湾社区到底疫情如何,我们还是在一团迷雾中,没人搞得清楚。

由于陈时中始终不愿多筛,民间索性自己来。彰化县台大公共卫生学院合作,正在彰化进行万人血清抗体检测,以确认社区感染的程度,指挥中心却认为这对防疫帮助有限。现在最令人忧心的是,筛检不再只是单纯的防疫手段讨论,而已经成了政治之争,或至少是被苏内阁视为政治斗争,这太危险了。

外界质疑疫情指挥中心执著于维护防疫佳绩的形象,担心多筛会多捞出病例,让台湾全力向国际推销的成功故事破功。疫情指挥中心解释了伪阳性与伪阴性的顾虑,但在台湾案例极少的状况下,这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反而让外界感觉要不要增加筛检这件事,已经跳脱了防疫的理性讨论,变成了政治攻防的标的。疫情指挥中心死守的,是蔡政府的防疫伟大成果,将增加筛检的主张都视为想破坏蔡政府政绩的恶意行为。这使得筛检成了政治性意气之争,主张增加筛检者蒙受漫天攻诘,甚至遭到理性讨论时不该有的情绪性网路霸凌

防疫成非理性政治攻防

此时还主张要多筛的专家,绝对需要超强的专业良心与面对漫天风浪勇气台北市长柯文哲的妻子陈佩琪质疑疫情中心不肯多筛的文章,贴出一小时就马上删文,并表明不再对此发表意见,足见强大狂嚣的压力,已让一项防疫措施变成无法理性讨论的政治攻防。

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陈时中如果不能秉持专业、理性、开放的态度,与不同观点的学者和社会不同意见者对话,甚至动员媒体攻讦丑化异见者,防疫必将成为政治牺牲品

政府开始放宽境管,疫情指挥中心需要与社会对话取得共识,并且制定一套筛检、隔离与疫调的SOP,以最严格标准阻绝病毒渗入、蔓延。台湾有必要成为新冠病毒「无毒室」,前提是陈时中要走下神坛,与社会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