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法官白花运动 对司改无言抗议

中国时报社论

士林地院李姓法官坠楼身亡,留下「我很累」的遗言,引发司法界回响,也戳破蔡政府司法改革的谎言。司法院长许宗力事后千字文的回应,以及亲赴士林地院视察,呼吁法官勿绑在办公室,应多多参与户外活动的种种动作,更加凸显许宗力宁愿急就章达成蔡英文司改口号的政治目的,完全无视基层法官过劳和年轻司法官离职潮的无知与无情。全国法官串联发起「白花运动」,在李姓法官头七的19日,建议各地法官们自行在所处法院门口献上白花,代表法官们的哀悼与无言的抗议。

许宗力急功 累死三军

李姓法官正值中壮年,不仅是司法官学院第52期第1名结业,李妻也是司法官特考榜首,在台北地院服务,夫妻在同事眼中是非常优秀敬业、为人和善的法官,可说是人生胜利组。但李法官目前在「国民法官」专庭服务,又是社会瞩目「台版柬埔寨」案的受命法官,其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国民法官制度是蔡政府司法改革最重要的一项,目的是让人民参与审判,以减少「恐龙法官」,让判决更贴近人民接地气。但先不论判决结果及品质是否真能符合人民及社会期待,这套拼装上路的司法变革,光是繁琐的事前准备及诉讼程序就已让职业法官人仰马翻,更别说审判旷日废时,背后所带来的行政管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显然这套制度有必要再检讨。

尤其,司法院砸数亿元做国民法官宣传、打造国民法官法庭,全台2023年共有108件国民法官参审案件,其中以杀人案件占45%为最多。不过,迄今仅有16件判决出炉,许宗力当初为了迎合蔡政府拚政绩, 好大喜功急就章要一步到位,无疑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再者,人力不足也是近年司法官爆出走潮的主因之一。根据立法院预算中心报告,近年司法案件量持续增加,院检机关未结案件数逐年累增,同时亦面临司法人力之流失,具有丰富资历的司法官选择退休、辞职或改任律师,111年度辞职及退休合计人数较往年增加,其中更不少是资历不到5年的年轻族群。

报告更指出,111年度地院民事事件及刑事案件之新收件数均为近年最高,且未结件数持续累增,分别已达20万余件及8万余件,在在显示地院法官之工作负担有逐渐加重之势,李法官一句「我很累」的遗言并非无据,也打脸一连串要减少诉讼流程的司改骗局,最后受害的不只是法官,更是凌迟苦等迟来正义的被害人及其家属。

蔡政府专断 践踏司法

同样地,大法官为迎合民间司改团体的主张,司法天秤向加害人倾斜,假人权之名对案件审理、量刑、假释等释宪案件作出推翻过去认定的判决,间接地广开诉讼名目,加上检察官易受政治力操作,许多裁量都交由法官来决定,更创造海量案件。

不仅如此,蔡政府上任推动转型正义,党产会等独立机关专断横行,大搞独裁暴力,也让行政诉讼案量增加,行政法院法官扮演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抗拒政治压力,却遭行政机关批判审案拖延,民进党政府践踏司法尊严,贬抑法官形象,更是司法官出走的原因之一。

缺乏司法实务经验的许宗力,对蔡英文当年的政治选择投桃报李,替司法界种下苦果,也让近年司改民调直直落,然许宗力面对法官之死所发出的「给法官的一封信」,不思下诏罪己,仍长篇大论夸谈自己政绩,反令许多法官炸锅心凉。

法官工作负担重,制度不改,就算增补再多人力也无法改变现状。可喜的是,准总统赖清德的国家希望工程中并没有太多对于司法制度的变革,过去也仅提及要广纳民意,建立公开对话机制以凝聚共识。但令人忧心的是,赖在法务部长人选上内定由台北地检署检察长郑铭谦出任,尽管郑的资经历均符合,不过他昔日在廉政署及北检任内的表现都难脱政治力介入的痕迹,未来能否跳脱政治框架有待观察。

至于司法院长,许宗力恋栈权位早已不适任,包括许宗力在内的7名大法官任期到今年10月底,未来的人选,考验赖清德的智慧,毕竟当司法高墙被政治力压垮崩塌之后,人民追求的社会正义将不复存在。期望赖清德在主张法律贴近人民的司法改革路上,别重蹈蔡政府失败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