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食安处监测蔬果农药残留 小叶菜类违规最多

台中市食品药物安全处将蔬果农药残留列为重点监测品项,2021年起启动每年生鲜蔬果抽验监测计划。(食安处提供/张亦惠台中传真)

台中市食品药物安全处将蔬果农药残留列为重点监测品项,2021年起启动每年生鲜蔬果抽验监测计划,去年抽验728件检验411类农药,结果22件蔬果农药残留违规,其中菠菜、青葱等小叶菜类违规最多,市府也请业者将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

食安处去年抽验728件检验411类农药,结果22件蔬果农药残留违规,食安处长傅琼慧表示,其中19件违规蔬果源自外县市(云林县15件、彰化县2件、桃园市与屏东县各1件),已移源头所在地卫生局处办,另3件因业者无法提出来源证明,已依食安法处分3万元罚锾。

食安处表示,统计去年农药残留违规蔬菜前3名分别为小叶菜类(菠菜与青葱等)、包叶菜类(包心白菜与大芥菜等)与豆菜类(甜豆与菜豆等)。

食安处分析2021至去年农药残留不合格案件的来源供应商,违规2件以上的业者共有15家,其中以云林县11家最多,相关资料已提供农业单位,加强源头种植农民的施药管理及上市前的监测作业,确保安全蔬果才可进入市面,整体而言,在食安处加强管理及辅导下,去年农药残留违规率3.02%较2021年5.97%,已显著下降。

食安处提醒,贩售业者不论采购或贩售蔬果都应自主把关,除不定期自行送检验或要求业者提供相关检验报告外,对于溯源产品交易凭证要留存5年,另将产品外箱来源资讯(如厂商名称、供应代号等)拍照存证,以利后续追查不合格产品来源;针对多次违规的高风险盘商或农民,应主动停止交易。

食安处也建议民众,食用蔬果前可先用水浸泡3分钟,再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轻轻刷洗,让水流带走残留农药,蒂头、根部、凹陷等不易清洗的部位,也可先行去除丢弃,降低食用到残留农药的风险。最新稽查结果或抽验报告,可至「食安GIS专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