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航/郑捷案还没结束

▲3声枪响郑捷终于伏法。(图/记者孙曜樟摄

文/周伟航

郑捷在日前死刑定谳后火速伏法,排除政治人物的相关算计,这至少满足或解决了一些民众的心理需求。但郑捷所留下来的问题,并没有随着他的枪决而解决,反而因为他的枪决而更容易让民众产生一切安好的错觉

也就是说,民众以为郑捷案就此结束了,但其实还没完。

身为专注道德负面行为的伦理研究者,我们思考的主题总是「治本」而非「治标」,永远是从「个案」想办法延伸到「通案」。郑捷案当然是个案,但就算犯案者和受害者都已亡故,这个案件所展现或引发的问题仍未解决。而这些问题之中,至少有三个不应忽视。

郑捷留下第一个问题,是随机杀人成因到底为何,我们还是不清楚。

随机杀人的发生率似乎正缓缓上升,但是这种犯罪行为或恶行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不清楚。学界唯一确定的,就是没人对郑捷进行相关的研究,「然后他就死掉了。」

我们对郑捷的家庭组成不清楚,个人生命史不清楚,生理特质不清楚,甚至连犯案动机都有好几种说法,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犯案过程与造成的人命伤亡。那至今为止的相关处理,对于解决后续的随机杀人,有何帮助?

只要政府不主导,这种研究无法真正展开。但政府看来根本就无意从理性面来解决相关问题。把人当成研究的标的,或许可能违反研究伦理(但可以征得当事人与家属同意),但这会是我们破解随机杀人之谜的唯一方式。如今,却只是把他当成安民心的祭祀牲畜枪毙掉。

这就像人类突然被某种未知生物攻击,损失很多人命财产后,终于抓到这种生物。科学建议好好研究这种生物,了解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防治,但社会大众一心只要「消灭害虫」,政府就把这种生物给销毁了。然后呢?下一只什么时候会跑出来?

我们只好继续保持着无知的状态,来面对下一起随机杀人。

▲郑捷枪决后,随机杀人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团谜。(图/杨佩琪摄)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郑捷留下的第二个问题,是犯罪者教化问题。郑捷在最后一次开庭时所提出的几点个人看法中,包括了目前监所教化与劳动没有效益的困境。除了劳役的产出低落,所学技能对于回归社会没有帮助之外,大多数的犯罪者未达教化效果,那他们对于社会的威胁并未真正减缓。但时间一到,他们就会被放出来。

监所的矫正与教化成效如何,当然「应该」科学评估,也的确有一些科学评估,但根据这些评估结果,目前监所教化成效真的好吗?只怕和郑捷所观察到的差距不大。

如果监所的劳动与教化效果如此之差,那该不该改善?应不应该照科学评估的结果来改善?如果应该,那该怎么做?

不是推说「郑捷是死刑犯,没必要听他的意见」就可以结案。你不听死刑犯的意见可以,但有没有听科学评估的建议?还是根本就不当一回事?那你们在干嘛薪水领得很安心?

台湾的监狱,如果只是把人关一关,啥都没做,「惩罚以快人心」就好,那么只是把「普通炸弹」改成「定时炸弹」,时间一到放出来,还是会爆炸。

活在这样的世界,你很开心吗?

第三个郑捷留下的问题,是社会大众之前很少思考到的,就是社会信任的机会成本已高到很难支应。我们应该为此付出高额的成本吗?

就算不知随机杀人的起因,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但这些事的成本很高。像是设下满街的监控系统,聘雇大量的保全,进行更多的演习,盖更多的监狱等等。

先不论警察国家的问题,光是做这些事,就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因为我们只能用铺天盖地的网络,去捕捉一个根本不知是什么模样,也不知会从何处跑出来的全民公敌

就算你花了一堆钱,仍然有可能让漏网之鱼造成社会的重大创伤。那能怎么办?就只能再加钱,再加钱,再加钱。你要搞到像中共那样,维稳费用和国防支出一样大吗?

昔日的农业社会之所以不会有随机杀人的问题,是因为人的生命总是固着在一地域,生活环境中少有陌生人,大家都在人际关系网中,因此杀人总是可以从情、仇、财三个角度来寻求解释,并且预防或有效进行危机处理。

但现今社会结构改变,我们必须与大量陌生人共处,甚至总是和陌生人相处。少了对他人的脉络了解,我们只能把陌生人视为「均质的好人」,直觉的信任他们,否则我们就要耗费许多机会成本,对他们一一分辨、观察、评估。

而随机杀人者会破坏这种信任,我们就只能转而花钱建构防御体系。没有钱呢?就只能担心受怕,最后陷入恐慌症之中,觉得所有陌生人都可能加害自己。

但网盖得再密,还是会有漏网的随机杀人者,我们就只能砸下更多的成本,直到有一天所有人付不起。国家付不起,穷人付不起,到最后,连有钱人也付不起。我们只能盖起高墙,把自己关在里面,不敢踏出家门一步。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反而是制造了监狱,把自己关进去。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当我们还有一个尚称正常的社会,而随机杀人犯还在监狱的时候,先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作者周伟航,笔名人渣文本,经营粉丝专页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辅仁大学哲学博士专长为伦理学,曾从事政治公关工作,目前为时论专栏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