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以鸡尾酒疗法解决少子化问题

社论

行政院提高育儿津贴,8月起抚养0到未满5岁幼儿津贴,从目前每月2500元增加到3500元,明年8月进一步提升为5000元。另外,0到2岁幼儿送公托或公共托育家园,每月托育补助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明年8月起进一步提高到5500元。2到6岁就读这些机构月费,8月起减收1000元,明年8月再减收500元,缴费最多不超过3000元。教育部今年和明年预算将因此增加390亿和502亿元。

育儿津贴不是唯一解药

这样看来,一个抚育2岁以下幼儿的家长,明年8月将幼儿送公托机构教育,将可每月接受政府10500元或13500元补贴;2到5岁幼童也可以获得每月5000元补助,以及各类非私营幼教机构缴费减少的优惠。政府期待这些补贴,能对年轻人产生激励效果,提高生育意愿。

我国去年(2020)的妇女生育率为1.0,远低于全球的2.3,也明显低于已开发经济体1.6,欧盟仍有1.5,北美也有1.7,这些富裕国家都超越台湾许多。我国已经和南韩(0.9)、澳门(0.9)及香港(1.1)同列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经济体,导致去年出生人口16.5万人、死亡17.3万人,死亡超过出生7907人,首次发生自然增加率负数的「死亡交叉」。另外,迁出人数也多过迁入人数2.09万人,使得台湾总人口进一步下降。

然而,提高育儿津贴真能提高生育率吗?抚养子女费用,其实远超过幼儿阶段的各种开支。在子女的整个成长阶段,为了教育、补习、才艺、旅游、出国交换,甚至留学,所衍生的各种庞大开支,加上学习竞争上的各种压力、担心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在在都让目前年轻人远比他们父母一代,更不愿生儿育女。因此,即便是欧美等提供大量育儿补贴的先进国家,都无法维持人口不坠的妇女生育率(2.1),更何况是补助水准还是较低的台湾。但即使以津贴激励生育的政策有效,远水也救不了近火,难以扭转已经在下降的台湾人口数;其衍生而来的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学校为争取学生降低要求,导致教育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弊病,已在严重冲击台湾社会,不能不严肃处理

基本上,要解决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的有效方法,应该是多元式的「鸡尾酒疗法」,除了提高生育率外,放宽移民限制、延后退休年龄、提高妇女劳动参与率、让退出劳动市场者二度就业、大量使用机器人等,在台湾都还有极大空间,应该认真推动。然而,每一种政策措施都可能有副作用,在设计时必须相当谨慎,以免产生难以回复的弊病。例如,新加坡十余年来引进百万工作人口,填补了低生育率的不足,但却严重冲击本地人士的就业机会,已成为重大的选举议题,也让执政党付出了代价。同样的状况出现在德国,因大量中东移民集中居住而衍生社会问题,也付出了政治代价。

解决方法必须多元并进

在延后退休年龄上,美国早在1978年和1986年就通过和修正《雇用年龄歧视法》,将「强迫退休」认定为违法,只有危险工作和高薪主管可以例外。英国也因2019年法院判决牛津大学以超龄(该校67岁退休)解聘资深教授为违法,可能很快会废止强迫退休制度。法国也在延后退休年龄,但却引发了劳工的反对抗争;因为涉及到退休金领取权益和世代矛盾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在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台湾2018年为51%,稍低于日本(52.5)、南韩(52.9),但明显低于美国(57)、加拿大(61)、英国(58.1)、德国(55.9)、香港(55.1)和新加坡(60.2)等先进经济体;若政府提高对托婴和幼教的支持,这个比率应可提升。另外,若能提出有效的鼓励政策,企业雇用二度就业者的状况也可以大幅提高,减缓劳力不足的问题。当然,大量使用更有「智慧」的企业和家庭机器人,也可以稍微纾解缺工

少子化是严肃的国安问题,整个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多元并进,且要谨慎规画,才可能创造一个让年轻人乐于养育儿女的环境,避免可能引发的负面效果。提高育儿津贴只是其中一环,绝非唯一解药,更必须注意避免浪费和无效率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