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揭牌 为旧城注入新活力
新竹市老屋活化再添一例!大同路108号闲置60年的老屋,在市府的整修转型下,摇身变为「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27日欢喜举行揭牌启用典礼,并安排了热闹的入新厝仪式,邀请在地民众「吃汤圆」分享喜悦。市长林智坚表示,「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是市民与城市规画的对话平台,邀请热爱这座城市的青年,一同为旧城区注入新活力。
林智坚今日出席「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揭牌,他表示,大同路108号,前身是新竹市知名老字号「新陶芳餐馆」,日治时代的5层洋楼,透过都市计划变更回馈,由建商捐与市府,再转型为「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期盼重拾旧城区的人情味与生命力,让更多人看见新竹市丰富的文化资产魅力。
林智坚指出,「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是「软性都更」的起点,未来,1楼将作市民接待空间,2至5楼作为多功能讲座、展演及创作人共同工作空间,市府也将海选民间文创团队进驻,连结在地社群,透过工作坊、讲堂、假日市集等多元性活动,让关心「都市空间改造」的朋友相互对话、激发创意,替旧城区注入活力,加速城市改变。
林智坚亦提及,日前访日曾拜访东京丸之内地区,当地对历史建筑兼容并蓄的都市更新方式,值得新竹市参考借镜,他表示,新竹市旧城区1平方公里内就有28处古迹与历史建筑,是「全国密度最高」的文化资产,未来如何在都市更新与历史保存中找到「新旧共融」的方法,将是市府在进行都更的重要课题。
市府与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新竹少年刑务所职务官舍群再利用」为主题,今日同步于「大同108旧城再生基地」推出设计联展,集结18位师生的精彩作品,透露对城市的未来想像。
交大建筑研究所所长龚书章表示,比起亚洲其他国家,台湾这一代的年轻人,具有高度的公共意识,不但热爱自己成长的土地,且关注老房子、老事物;借由此次的展出,让都市更新计划在未来不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让年轻人和当地居民可以共同提案,给与旧城区新的想像。
▼ 林智坚鼓励年轻人为旧城注入新活力。(图/新竹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