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美术馆《移居者》特展 演绎台湾异乡人的梦与现实

新竹美术馆移居者》当代艺术展,邀集八位艺术家参展。

新竹振道记者蔡文绮/新竹报导

竹市美术馆即日起至10月14日展出《移居者》当代艺术展,邀集陈永贤马力欧、凯特雷、黄亦中、程仁珮黄昱佳豆宜臻陈嘉壬等八位艺术家,展出包括市场摊商外籍配偶、都市住民族、远洋船员、移工开店的美国人等七个不同移居故事和场景,36件精彩创作,呈现移居者的故事,欢迎民众踊跃前来观赏。

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表示,每到一个城市,最喜欢去市场闻气味、听语言、看色彩,因为广集不同居民的市场就是看到在地文化最好的所在。本次新竹市美术馆的展览《移居者》也含有文化聚集的意味,将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集合在此。

沈慧虹说,她来自云林,也是移入新竹市的移居者,现在是新竹人,因为她相信「心在哪里,就为哪里付出」。新竹市是一块沃土,移居者们远渡重洋、为生活打拼,使这里成为多元文化融合地,而他们的移入,也使居住在新竹市的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沈慧虹指出,美术馆若没有温度,就只是一个躯壳策展团队沃沃美学张馨之总监将当代艺术展览带进美术馆,还用心邀请在地文化工作者李文福老师及高龄92岁的萧在淦老师,使在地文化与年轻工作者融合。移居者不再只是来去,而是有与在地对话的可能性、并在新竹得到创作的养分。

策展人黄义雄表示,移居者的记忆常常在梦与现实中徘徊,原乡的记忆留在梦里,而在地经验成了新的记忆。新竹市自古即是一个移居者聚集的地方,对新竹人而言,《移居者》主题展,特别感同身受。

黄义雄表示,移居并不意味抛弃原乡,针对此议题,透过艺术家的观察,讲述那里才算是生根的家呢?是居住地?还是出生地?随着全球化扑天盖地而来,这是每位移居者及移居者聚集城市不断扣问及思索的问题。

张馨之表示,这次展出有两个面向,一为艺术家作品中对于移居日常状态的一种表达与观察。另一为移居者在新的生活地,如何守护着原生地的生活记忆,进而带入新迁移地产生的混杂过程。展出的几个计划型创作,试着将移居者移动、迁徙、在地生活的具体轨迹,透过艺术再现与转化,观众可以感受这些人的对待生活的韧性与灵性

艺术家陈永贤的「庖廪之所」计划是以艋舺东三水街新富公有市场为创作对象,短短几百公尺的传统市场内,有土生土长世居者、有来自外县市的移居者、也有后来的新住民,各自操着不同口音,卖着引以为豪的食材,呈现出庶民生活轨迹。

程仁珮的食谱演化运动」计划,以远嫁台湾的外籍配偶料理为创作内容,浓浓的家乡记忆及在地生活的点滴从一张张料理影像中穿透而出。如艺术家提问:家乡菜是移居者想念家乡的一种方法,但是家乡菜是否也融入了台湾的味道?

马力欧(Mario Subeldia)和凯特雷(Daniel Rea Ketter)是此次参展的两位外籍艺术家,也都是台湾女婿。马力欧是新竹科学园区的移工,学艺术的他,闲暇之余不忘创作,从绘画、现场沙画创作、服装设计都很在行,也是全台首位拿到街头艺人证照的移工,还常邀集同乡的朋友们参与他所发起的艺术计划。来自美国的凯特雷成长于爱收藏、擅手工的家庭,他将家乡的记忆和技艺带来台湾,这次展出他台北复古店里常用的工作台等物件,和艺术家黄亦中以这对夫妇所拍摄的影像纪录。

夏族人豆宜臻的创作围绕着祖灵、禁忌这两个元素,表达都市原住民认同与返乡的身体及精神移动状态,透过暂时被解离的都市现实,让自己加入了族人古老祭典。黄昱佳则带来另一种身体移动的经验,透过《海上一块褪色的蓝》呈现长期在邮轮工作、生活的船员,对照着日日看着船上旅客的玩乐狂欢,如雾里看花,不知身在何处。

陈嘉壬录像作品《UNFOLDING》是他在泰国Baan Noorg参与的社区艺术计划。作品显现着一对在泰国工作的缅甸移工情侣,欲突破一成不变生活模式的可能。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今年美术馆四档当代展览皆以人为本,第一档《爱的样子》围绕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第二档《倾城之恋》挖掘人之于城市的探索想像、第三档《移居者》思索人类的跨国移动趋势,年末将以董阳孜的「诚」字唤起人性反思。

《移居者》即日起展至10月14日,期间还将举办四档活动,更多展品内容及活动详情请上「新竹市美术馆」粉丝专页查询,详情请洽1999为民服务专线或拨打 03-5332841 文化局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