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 医: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
▲医师提醒,「肌少性肥胖」可能增加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陈俊宏/综合报导
整合医学专科医师姜冠宇提醒,白白胖胖其实会短命,「你肌肉少容易死,你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他也提到,如果你有看到有些长者或是病弱朋友,脸胖胖、身宽体胖、大腹便便,但是四肢偏向「细乌肢」,摸起来没什么肉,那就要早点注意了。
姜冠宇在脸书说,大家都知道防衰弱、维持肌力很重要,不然人家风吹草动见牛羊,你是见阎王,「但是有时我们想像中衰弱的患者的图像是枯干的,这个图像是迷思,只对了一半,外型瘦弱者容易警觉,也比较容易预防,但是肥胖的人也有可能肌肉量有改变。」
姜冠宇指出,关于「肌少性肥胖」,这是一种同时存在肌少症(肌肉量和力量的损失),以及肥胖(过度脂肪积累)的状态,可能增加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姜冠宇表示,与正常、肌少症和肥胖类别相比,肌少性肥胖与较高的冠状动脉疾病事件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有关,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比设定为1,肌少状态下的风险比率略高于1。
▼姜冠宇说,未来监测体脂比例,也可能比BMI还更重要。(示意图)
姜冠宇提到,肥胖状态在冠状动脉疾病CHD,和总体心血管事件CVD死亡率上的风险,可能接近1.2至1.4倍,但在总死亡率上可能与肌少状态相似;肌少性肥胖的风险比在所有类别中最高,可能在CHD事件和CVD死亡率上接近1.5至1.8倍,而在总死亡率上可能超过1.8倍。
姜冠宇说,治疗选项包括锻炼,特别是抗阻训练,低热量饮食与正常至高蛋白质摄入(每天0.8-1.2克/公斤),以及可能的药物,如维生素D(如果验血有缺乏现象)、荷尔蒙替代疗法等,当然也有针对抑制肌肉素降解作用的研究在进行。
姜冠宇提醒,肌少症本身容易存在衰弱,然后骨头也不好,骨质酥松症也容易发生,居家一跌倒,从此兵败如山倒;但如果外型肥胖,则不容易警觉,其实这种人才是最容易出意外,因为承载重量较大。
姜冠宇指出,如何早期发现?还是要看四肢力量、步行能力,如果你有看到有些长者或是病弱朋友,脸胖胖、身宽体胖、大腹便便,但是四肢偏向「细乌肢」,摸起来没什么肉,那就要早点注意了,未来监测体脂比例,也可能比BMI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