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还是胖!医:揭3大肥胖NG体质 建议「这样吃」

台塑生医 i 医健康诊所医师、长庚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乔圣琳建议民众,根据自己脂肪分布位置来控制自己的饮食与运动方式。图:乔圣琳提供

又到了夏天减重季,不少民众以为不吃肉、节食就是「健康」的减肥方法,但内科医师表示,不少肥胖者吃得不多,还是胖,代表吃错东西,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肠道菌相出现失衡,建议想瘦的民众,可以透过补充益生菌、B群提升肠道健康,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减重。

台湾肥胖医学会最新调查显示,国内近7成民众同意肥胖是慢性病,但有近5成不清楚肥胖的定义。高雄陈显明诊所副院长、内分泌新陈代谢科医师蔡明劼指出,肥胖是进食与代谢的拉锯战,当热量摄取大于消耗时,就会让体重上升,根据卫福部公布体位定义,BMI ≧ 27.0就是「肥胖」。

台塑生医 i 医健康诊所医师、长庚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乔圣琳表示,许多人以为吃得少、节食,或不吃肉就可以减肥,没想到吃再少都没用,就是吃错食物!尤其若常摄取精致饮食,即便吃的不多,仍会变胖。

另外,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相与肥胖及糖尿病之间有相关性,乔圣琳指出,通常肥胖的人其肠道菌相都会出现失衡,肠道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相对比率较高。根据《Nature》在2013年所发表研究指出,给予体重过重或肥胖的人低脂、低热量,富含蛋白质与纤维的健康饮食,能改变肠道细菌的组成。

如何改善体态?乔圣琳指出,根据每个人脂肪堆积的位置,饮食与控制方式大不同。肥胖「NG体质」可分为苹果型、梨型、综合型肥胖3大类。

苹果型肥胖的人脂肪多集中在「腰腹部」,四肢较细,脂肪容易堆积在内脏周围,造成内脏脂肪较多。这类型的人常熬夜、爱吃宵夜,摄取较多的高油、高糖食物,因此饮食上要避免上述不良习惯外,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等,并以伏地挺身加强上身运动。

而「台湾女性」最常见的梨型肥胖,脂肪多囤积在「下半身」如臀部及下肢,通常运动量不足、代谢差,饮食应避免高盐、重口味,以及避免冰饮、冰品等,应着重骑脚踏车等下身雕塑的运动。

综合型肥胖者则结合苹果+梨型肥胖的特点,在饮食上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高糖或高盐分的食物,如选择纤维高的五谷类,搭配适量的蔬菜、水果及鸡、鱼肉等优质的蛋白质,加上有氧运动来降低全身的体脂肪。

乔圣琳表示,减重最重要的还是饮食控制,占70%关键因素,运动约占20~30%。因此建议,减重时可同时搭配益生菌如SBM等市售商品以及B群、矿物质铬、锌和膳食纤维来改善肠道健康,促进代谢。另市面上也出现专利日本茶花萃取、山葵叶、难消化性麦芽糊精与综合蔬果发酵物等成分的保健食品,也能抑制脂肪吸收。

她也提醒,想快速控制体态,也要确认身体的负荷程度,与医师咨询后采循序渐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