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澳式IPO的源起与展望
每一天,会看到不同行业、业态、品类的多元门店在滴灌通澳交所挂牌融资,少则几十万人民币,多则上千万人民币。(示意图)图/新华社
传统金融市场的「大城市」里,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两大经济关系体系:保底封顶的债权关系,和不保底、不封顶的股权关系。债券关系主要体现在还本付息,股权关系主要体现在「同甘共苦」。
在小微经济这个广大的「农村」里,其实也非常需要类似于债和股这样的经济关系体系:生命周期短、一次性支出的需求,譬如奶茶店开店,很需要类股投资;生命周期长、波动小、相对稳定的需求,譬如零售店供应链进货,更需要类债投资。
传统金融这个「城里」的股债关系,是建立在公司法、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监管框架之上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的核心是两个「法宝」:交收安全和资讯披露。交收安全,要靠一系列机构的运营与背书,包括:银行、券商、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机构。保证资讯披露,要靠会计师、律师、评估师、分析员、评级机构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员来完成。显而易见,这两个「法宝」很难在广袤的「农村」中执行和落地。
■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是「两大抓手」,让大钱进小店
中国数字化(数位化)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由于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的深入与普及,中国绝大多数小微门店的每日营业收入,都已在其数字化管控的SaaS系统中,可视、可确认;并在其银行帐户或支付帐户的分账体系上可截流、可抓取。我们把这两个「神器」,统称为「两大抓手」(Automated Repayment Mechanism,ARM)。 它们是已嵌入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数字化介面,不须法定机构背书,不须专业人士完成,成本极低,效率极高。
用每日收入分成合约(Daily Revenue Contract, DRC)模式让「大钱进小店」,是一个从未尝试过的社会、金融实践。鉴于小微企业融资的诸多独特挑战和风险,我们「摸石头过河」,从国际市场入手,创立了滴灌通澳交所。
具体来说,滴灌通澳交所要做三级转换:帮助各类市场参与者将ARM铺到万千小店,帮助投资者首先投资大量DRC;依靠「两大抓手」,把收入分成每天抓回来;滴灌通澳交所为每一个DRC做标准化的标示和身分验证,并发放一个「出境签证」,叫DRO(Daily Revenue Obligation),登记托管在滴灌通澳交所。
滴灌通引领基金,其中包括滴灌通自有资金和滴灌通组织的第三方资金,就是敢于先吃螃蟹的第一批投资者。虽然现在第一批投资者已成功破局,但它们的规模与覆盖程度,远远不够解决小微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在这些先行先试投资者之后,我们需要迅速扩大战果,找到第二梯队,让更多「大户」愿意接手、持有、提供金融杠杆。
截止到2024年3月20日,在大消费领域,滴灌通已是全球最大的RBF(Revenue-Based Financing)融资机构,透过全球首家每日收入分成交易所,滴灌通澳交所将国际资本投到了中国1.2万余家实体门店,累计投资额已超过人民币40亿元。门店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包括餐饮、零售、服务、文体四大行业,上百个品类,为投资者回收逾人民币14亿元。
与此同时,滴灌通澳交所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适合每日分成收益资产使用的、类似通用会计准则这样的标准MAP(MCEX Market Accepted Protocol)。MAP的基本资讯区域显示每一张DRO的地区、行业、挂牌日期、合约预估的回收总额、合约期限等静态资讯。 同时,MAP会每天公布,这张DRO当天收到多少钱、累计已经收到多少钱、投资人实际当日收到多少钱、累计收到多少钱、未来预计还会收到多少钱等等一系列指标。
■让小微资产投资机会先在「海外上市」,再带回国际资本
滴灌通澳交所的实践,就是先把引进外资这条腿迈出去,让小微资产投资机会先在「海外上市」,将国际资本再一次带回中国。每一天,你会看到不同行业、业态、品类的多元门店在滴灌通澳交所挂牌融资,少则几十万人民币,多则上千万人民币。它们可以是每天大排长龙的连锁猪脚饭、风靡中国东北的烤串店,也可以是深受零零后乐迷追捧的夜店、以「一生只办一次婚礼」为理念的一站式婚礼堂。
根据最新的滴灌通交易所数据:从2月6日至3月19日,共有28个品牌,143个DRO挂牌上市,总融资额超过人民币1.1亿。
在未来十年,我们想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中小微门店,在国际市场上发光、发热,共同讲述一个崭新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