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公共债务举借 如何接民气、集地气

政府举借债务可在短时间内筹措资金,拉近收支差距,若能借此带动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税收成长,财政基础自会稳定健全;民众若因此收入增加、多元消费、而带动另一波经济活动,对于公共债务的举借,也会予以支持,不至于忧心忡忡。所以,政府举借债务,除了需注意公共建设的投资报酬问题、采取活化国公有土地等方式外,尚应了解相关措施的资源重分配效应,是否为人民所需要?是否为人民所愿意支付?何种财务运作方式较能结合市场、贴近人民。据此,笔者有两项以人为本的财务及货币政策建议,想提供政府参考。

首先,就财务政策上,政府可订出每年提高国民所得与消费的增加率,甚至类似股利发放的财务目标,即接民气。我们都知道,经济活动循环中,家户会在要素市场销售它们的劳动、土地与资本(如吹风机制造作业员)给厂商,厂商会用来生产商品与服务(如完成吹风机商品,厂商给作业员薪资),接着在消费市场中卖给家户(如吹风机理发师帮民众理发);简言之,在经济活动中民众若所得增加,消费增加,如食物、衣服、住房、汽车、教育、娱乐…等社会购买力,以及政府的税收也必然增加。也就是说,人民既为主要经济活动者,其经济需求应同时纳入财务考量,而非全然公共建设、社会公益的政策目标;因为,债务成本的合理性,正代表着政府治理城市、人民的财政效率,当人民作为股东的价值,在财政上能被彰显时,则政府设定的经济目标,才会看到人民能接受、乐于支持的底线。

其次,可以澳门为借镜,试办准博弈特区,并以在地人的生存优惠为前提,让旺季时结合在地特色发展慢游。笔者曾于2005年到访澳门,当时旧城区刚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政府也积极办理东亚运动会,但就观光效益而言,却显得有些沉闷单调、观光人潮也不多。随着2000年填海形成出以博弈产业为主的路氹城发展,已从当时人均GDP的24,970美元,到2018年已达128,702美元,每年并发给永久居民9,000澳门币津贴(约台币3万6,000元),笔者于2019年再次亲身体验,已是旧城区人潮拥挤、商店内摩肩擦踵的情形,与2005年的情景迥然不同。因此,政府或许能考虑结合在地环境特色,并在法律许可下,试办准博弈特区(如结合游乐区)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发行在地代币,调控该区食、衣、住、行、育乐的使用需求,或可借此刺激在地总和经济需求。

公共债务的举借及清偿,有跨世代公平性及财政效率性问题,如何使在地人民所得增加,及拥有稳定的核心产业盈余,是公共债务举借需先思考的源头;政府若能有接民气、集地气的不同思维,从确立民众年所得增加的目标,设定城市土地的核心产业做起,笔者认为,即便高额负债亦可逐步减轻,并让民众真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