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投资东南亚,如何不再落后

台湾东南亚国家没有邦交政府宜就资金政策等推出配套措施,否则台商异地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图/本报资料照片

RCEP通过后,台商加速对东南亚布局,许多电子大厂包括鸿海纷纷宣布投资计划,最热门生产制造据点是越南。当然主要原因并非只有RCEP,还有苹果全球供应链策略的改变。但无论如何,新一波的东南亚投资热潮已经开始,在中美地缘政治角力和两岸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下,企业都感受到跨域转型重要性

比较台商进入中国大陆和东南亚,时间都很早,有些厂商去东南亚的时间甚至比中国大陆更早。九十多年代初期政府开放投资大陆前,台商只能以个人身分进行投资。早期台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绝大部分以生产制造为主,最成功的代表包括传统产业宝成电子业鸿海。至于「中国市场」布局,只有两家企业取得真正的成功,即康师傅和旺旺。

综观过去30年的台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除了以上企业之外,实在找不出许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5年前,台商在中国大陆备受礼遇,不论到什么地方,都有台办全力协助,那时候大陆只有国企,根本就没有民企生存的空间。但到了今天,许多台商已沦落为三流企业,面对国企、民企和外企的竞争,每况愈下,最后只剩下土地价值,不得不黯然撤出中国市场。

这是谁的问题?与其说中国大陆对台商无情,我们必须检讨,为何只有那么少的台商把握到政策、人口和市场红利?关键原因在于大多数台商没有适时转型升级。鸿海和康师傅在台湾原来都不算大企业,但他们掌握了机遇,加上自身努力创新,终于变成世界级的企业。然而大多数企业都固守于昨日商业模式,直到被竞争对手超越。

现在政府提倡新南向,类似的历史正在上演,即台商去的时机很早,但现却面临非常艰巨的挑战,而且局势对台湾愈来愈不利。以越南为例,十几年前越南非常需要台湾的技术与投资,追着我们跑,反而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但现在RCEP通过,越南变成东协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全球资金大举进入,而且RCEP又是由中国大陆主导。此外,越南本土企业崛起,像VinGroup已有大汽车厂,当然不把台商看在眼里,连台塑数十亿美元投资大炼钢厂,都在越南踢到铁板

分析台商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经验,我们可以归结出几点观察与教训

第一、不够接地气。中国大陆由于讲中文,台商觉得很容易,但却没有深入了解政策发展趋势,进而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中国大陆现已没有人口红利优势,土地、环保也都是问题,但许多台商仍依赖过去低劳力成本代工模式。深圳过去是台商大本营,但今日已发展成中国最创新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地位甚至超越香港和广州。

再来看越南,许多台湾人不了解当地社会、文化背景,也不懂语言反观越南人懂中文的比比皆是。今天台湾把中国工厂搬到越南,假如还在用过去思维经营,将来迟早会遭到淘汰。

第二、缺乏前瞻整体战略规划。台湾由于和东南亚国家没有邦交,政府以从旁协助为主。但很多地方宜有配套措施,资金、政策、策略伙伴需要整合,否则台商到了异地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连台塑、宝成这种大企业都遇到困难,更何况一般中小企业。

第三、没有策略联盟打群架。台商习惯单打独斗,商业模式简单,但今天若没有一定规模,很难有影响力。电子五哥够大,而且其产品正是越南现在所需要,尚能受到重视;其余中小企业一定要有新的思维,才能引领趋势。

第四、必须超前部署。台湾把越南当作20年前的中国大陆。但事实是现在可能只剩下10年的差距。台商必须要学习以「市场」和「新经济」的角度看东南亚,否则永远脱离不了代工宿命

过去台湾一直犯从领先到落后的错误。进军东南亚,应该学习台积电,用颠覆性思维,才能从落后到领先,现在觉悟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