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投资者在下半年应稳舵前行
日本的结构性改变,带动投资者对日股兴趣升至数十年来高点,东证指数更创下33年来新高。图/美联社
今年上半年,「韧性」(resilience)成为全球投资者最常提及的一个名词。的确,多数主要市场的经济成长都非常稳健,未受多国央行大举升息以及美国银行业震荡和债务上限谈判的影响。
实际回报也相当强劲。全球股市已较去年10月低点上涨25%,标普500指数已扳回自美联准会2022年3月开始升息以来的全部跌幅。同时,亚洲部分市场的表现在全球中名列前茅,比如日本、韩国和台湾。
上述亮眼表现要归功于各项因素之间的微妙平衡。随着通膨逐渐回落且联准会升息周期接近尾声,截至目前美国得以避免陷入经济衰退。与此同时,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热潮推动股市走高,「七支飙升」的超大型科技股占标普500指数年初以来涨幅的80%。
不过,在这种微妙平衡的背后,风险也若隐若现。美股目前似乎计入了较为完美的经济预期,因此,倘若美国和欧洲经济硬着陆,利率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以及AI受到过度追捧,都可能成为未来几季逆转股票涨势的风险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固定收益的风险回报看起来比全球股票更具吸引力,全球股市在下半年可能持平或略微走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完全避开股票—正如去年表现不佳的股票成为今年的强势股,落后的股票在未来几个月也具有不错的追赶机会。
■亚洲新兴市场处于有利位置
亚洲就存在这样的补涨机会,该地区的经济成长、政策和企业获利前景都更为有利。该地区最大经济体(中国、印度、日本、东协)的独特结构性趋势,也带来独特的机会。
中国对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的贡献可能接近一半。不过,第二季成长动能有所放缓,而且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仍未完全散去,民营部门情绪依然谨慎。预防性储蓄继续增加,家庭逐渐降低杠杆,企业大幅削减成本。
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府已果断加大稳成长力度,比如意外下调政策利率和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延长。我们认为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有望出台,以确保GDP成长超过5%的目标,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是政策基调的关键风向球。不过,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成长采取「重质不重量」,不追求杠杆驱动的高速成长,我们认为不太可能推出大规模刺激。
中国市场方面,低迷的估值已计入大部分利空消息,投资者的部位也较低,同时企业盈余持续改善—这些因素都支持中国和新兴市场股票在年底前有望实现两位数反弹。主题方面,我们认为优质国企将受益于结构性改革和股息前景改善,并预计竞争力较强的互联网平台将受惠于宏观经济复苏。目前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很低,下半年应会扭转相对于美元的部分跌势。
■印度、印尼值得期待
在其他亚洲地区,通膨快速回落、较早降息的可能性和结构性趋势都有望提振消费支出。在这些有利因素的驱动下,北亚(韩、日、台)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印度、印尼)今年的回报与中国的差异明显。
特别是韩国和台湾晶片制造商已受益半导体周期见底,AI驱动的乐观情绪也带来一定助力。但由于估值偏高,上行空间可能有限。因此,我们对该类股进行获利了结,并将韩国下调至中性。
相比之下,印度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处于多年高点且通膨逐渐降温,为今年印度放宽货币政策创造空间。从结构性角度来看,消费群体庞大和基础设施改善,也意味着该市场存在长期上行空间。本月,我们将印度上调至看好。
快速成长的东协国家也具备类似的驱动因素,外商直接投资(FDI)在过去十年翻倍。由于竞争激烈且资金成本飙升,新经济股票估值已下调。不过,网路叫车等行业一年来注重提升盈利能力的举措开始取得成效。印度、印尼和菲律宾的银行盈余成长较整体亚洲银行股将高出一倍。
■日本重获关注
首先,日本的结构性改变,带动投资者对日股的兴趣升至数十年来高点,东证指数创33年来新高。随着通缩局面结束,未来几年的名目经济成长年率可能从1993~2019年期间的0.4%加快至2%。到2024年,日本实质经济成长也可望超过美国和欧洲。
中期而言,倘若再通膨趋势稳固且公司治理改革落实,日本股票的本益比可望重返「安倍经济学」时代的水准。不过,这些驱动因素无法一步到位,而且继年初以来强劲上涨后,我们认为日本股市可能面临获利了结的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对日本股票采取更为精选的方式,看好大型银行股、经济重新开放的受益股以及进行业务重组的企业。此外,由于日本央行可能在第三季调整殖利率曲线控制政策,日圆也将受益于再通膨行情。
投资者在下半年应把握这些有利的亚洲趋势,在寻求回报和驾驭全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经历了纷繁复杂的上半年后,现在是重新审视投资组合的时机。就投资决策而言,正所谓平稳致远,在诸多因素间取得平衡往往是致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