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美国学者Alex Kerr在书中形容日本几乎没有一座山腰不是由水泥建筑支撑,大型水坝蓄满了根本就不用的水和电。图为日本立山群峰间的黑部水库。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过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过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内有寄生虫,外有伤口渗血,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体,所以,日本的经济,30多年了,一直起不来。
日本的过度肥胖症就是日本的债务,让日本喘不过气来。每年,日本政府用于债务还本付息,竟然超过政府总支出的五分之一,随着负利率的结束,上升到四分之一也是可预期的。正因为债务如此之高,以至于有人担心日本的「债务可持续性(debt sustainability)」,也就是还不还得出来。事实上,正因为日本债务如此之高,以至于严重排挤了其他支出,例如该修整的桥梁和公路。根据《日经新闻网》:「日本很多道路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到2040年,预计约75%的路桥和约53%的隧道的使用都会超过50年。」
日本身上是有寄生虫的,这对于爱干净、重卫生的日本人来讲,简直不可思议。什么是寄生虫?僵尸企业就是日本身上的寄生虫。根据日本最大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Teikoku Databank)的资料,2022财年的僵尸企业达到25.1万家,占企业总数的17.1%。换言之,日本的公司里面,每6家就有1家,处于实质上的破产,这些公司至少连续三年无法依靠营业利润支付贷款利息,而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救助,才能续命。一旦日本央行升息,这些僵尸企业将面临大量破产的命运。而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好的,而不是坏的。
因为对于日本经济而言,僵尸企业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表面上,僵尸企业似乎避免了企业的破产以及保住了就业率,但那是短期上的,长期而言,大量的僵尸企业阻碍了新陈代谢,扭曲了资金、人力的最有效配置,因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拖累了经济动力,还助长了国家的财政困境,扼杀了创新,是日本失落三十年的重要推手。
何谓「伤口渗血」?那就是无效或是低效的巨额公共投资。安倍晋三于2012年12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后,为摆脱长期的通货紧缩,提出所谓「安倍三箭」的经济政策,其中的第二支箭名为「灵活的财政政策」,即扩大公共建设,整备社会基础设施。成效如何呢?可参考美国学者Alex Kerr所写的《犬与鬼︰现代日本的坠落》一书,书中这么形容日本的基础设施:
「今天,几乎没有一座山腰不是由碍眼的水泥建筑所支撑;大型水坝蓄满了根本就不用的水和电;壮观的大桥连接着荒无人烟的岛屿。日本举国上下修建了无数没有乘客的铁路、没有集装箱的码头、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没有租户的租赁市场、没有美术品的美术馆……」,这些公共建设,能够不保养、维护吗?这条线索从侧面揭示了日本是如何最终背上了世界最大的政府债务的。
正因为日本政府延缓或者不愿意出清风险,以至于人为不断地打乱了市场的自动调节机能,才有了「失落的30年」。何谓「出清」?就是认赔。如果政府不认赔,无效、低效的公共设施和人力运用、长期存在的僵尸企业、天量的国债(包含之前迟迟不出清的巨额不良债权)…,一直被「保护」着,那么,风险只会累积,表现于外的,就是长期低迷的经济成长率以及不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短期看,出清风险,有些人会很痛苦,经济会下行,政府很没面子,但长期看,经济增长才可能是有效、可持续、结构性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的正是日本政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