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中華民國派的大陸政策何去何從
民进党总统当选人赖清德。(美联社)
这次大选结果,反映出台湾政治长期问题。竞选过程中部分政客对宪法的蔑视,与人民对贪腐的宽容,是言论市场长期忽略反体制政党与选举式民主的折射。学界多数对此视而不见,未来台湾政治纷乱不知将伊于胡底。目前对此结果影响两岸的解读,多从绿红两边立场出发。这不意外,毕竟执政权在两党手里。但考虑到执政者性格、两党间没有共识互信,再加上过去绿营安于七年多的僵局经验,未来两岸能做出的妥协恐怕不多,除寄希望于美国外,真正有意义的,恐怕仍是中华民国派如何能面对现实,做出调整。
即从胜选当天开始分析,也能看出两岸妥协空间有限。赖清德的当选感言看来并未在意他所获得支持实为少数,把他的胜利解释为「民主阵营的第一场胜利」,并说有三个意义:一是台湾站在民主一边,未来也会和国际民主盟友并肩同行;二是台湾人民用行动,成功抵御外部势力介入;三是自己得到最多支持,代表国家会继续走在正确的路上,不会转向,更不会走回头路。短短几句,忽略未支持他的民意,也简要的指出未来政策方向。
中共的反应立即而强硬。国台办说将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非过去讲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暗示其间有差别,外交部则指一中原则是和平定海神针,连九二共识都省了,15日再加上「突击式」的推动诺鲁与我断交,未来两岸多事可期。
面对多事之秋,蓝营有两个方向可走:一是仍给中共有和平统一的台阶下,二是为下一阶段提早准备。无论如何,此时出现了难得的空档。近几任党主席多因选举成败下台,眼光能看到的,只有下次选举,而每次败选后,党内就出现检讨大陆政策呼声。这次朱立伦主席应是可以做到任期结束,使近年政策相对稳定。而目前看来,蓝营的大陆政策久已不获多数选民青睐,但在未来两岸多事前提下,注意中共施压力道与台湾社会反应,蓝营还有谋定后动空间。
但至少有两事必须开始着手。首先是厘清中共对白营的立场。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大陆政策态度暧昧,他提两岸一家亲,但又说是为了安抚对方,不承认九二共识,要换名字,也没提出新说法,让不少台人以为柯能处理两岸关系。这应该是中共基于多交朋友的需要不急着表态,但这无形中养大了民众党,似乎也在暗示蓝营可以比照办理。过去柯在市政层级,影响力有限,但现在声势不同以往,蓝营应该要注意中共对白营的立场,思考未来政策走向。
其次是对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视。没有青年支持的两岸交流政策没有希望,但错误的青年政策也只能败票。大陆市场今非昔比,台商优势已经面临转型压力,台青处境更添忧虑。应该要注意正在大陆城市青创基地、乡建乡创产业链年轻人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推动扩大两岸校园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让年轻人眼见为实。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