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贡/西秦会馆的致富传奇 一览「千年盐都」发展史
四川省自贡市从东汉开始采卤煮盐,随盐业发展而逐渐兴盛,被誉为大陆「盐都」,近两千年里,这座城市的命运一直和盐息息相关。「掌上蜀Show」两岸新媒体采访团4日造访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了解当地两千年来的挖凿盐井、汲取盐卤、熬制技术的变化。
采访团还没走进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就发现这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座巨型文物。它并不是像大多数博物馆一样是后来修筑的,而是在清朝乾隆元年(即西元1736年)由到自流井地区经营盐业的陕西籍商人历时16年合资修建的「西秦会馆」改建。
进入大门,沿着绿荫下的青石阶梯拾级而上,进入序厅,一座古铜色盐工凿井雕塑赫然在目。盐工身材魁梧,手握100多公斤重的凿井钻头,正用力凿向脸盆大小的井口。在自贡这片土地上,盐工们曾先后开凿了1.3万多口盐井。
博物馆展出的大陆盐产区点阵图显示,自贡有近2000年的产盐历史。自贡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开凿于东汉章帝年间,在当时的江阳县(今富顺县)境内。在自贡众多盐井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燊海井莫属,因为它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于1835年钻成,深度达1001.42公尺,现在还保留着原址原貌,作为景点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在建筑物的二楼,呈现环形,刚好可以绕一圈,馆中共有文物389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95件(套)之多。这些文物种类丰富,涵盖有盐史文物、陶瓷器、书画、铜器、织绣、钱币票据等近20个类别,包含503件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在内的其他实物和工具共计1322件,还保留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群,堪称世界唯一。
▲博物馆展出的藏品 。(图/记者郑思楠摄)
为保证顿钻凿井顺利进行,古人探索出井下事故的修治方法,并制作了20多种巧妙的修治井工具。「这些是打捞工具,它们结构各异却都有倒钩子,能把井下落物打捞上来,」讲解员指着一件工具模型重点介绍说,「这个叫『铁五爪』,由5块铁片组成,就像人的5个手指头,当石块落入井下后,用它来打捞,铁片内侧有层层的倒钩,上面一个铁圈可以调节铁片下端撑开的大小。」
历经数十年发展,这座千年盐都的「缩影」也已成功晋级大陆国家一级博物馆。面对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也正积极谋「变」,「深度整合盐文化的文旅资源,重新恢复昔日西秦会馆的会馆功能,在其毗邻处修建一座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串联周边的张爷庙、王爷庙等文保单位,全新打造『西秦会馆-中华路片区博物馆群落』,使之成为自贡城市文化的会客厅。」
▼修治井工具 。(图/记者郑思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