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家的林青霞──读《镜前镜后》
林青霞在《镜前镜后》自序的开篇就写到,某一天在陆羽茶楼,董桥很严厉地对她说:「你不能称自己为作家。」吓得她不敢出声,私下里却把董桥的重话视为无形的鞭子,暗自较劲,不断地苦读勤练。而现在,白先勇郑重地说,「青霞现在真是作家了。」我们阅读林青霞的三本散文集,从《窗里窗外》到《云去云来》,再到现在的《镜前镜后》,可以清晰看到林青霞在写作道路上的进步轨迹。应该说,白先勇所言不虚,无论她是不是自称为作家,这几本散文集已经奠定了林青霞作为散文作家的地位,也大概是从演艺圈走出来的最具知名度的作家了。
《镜前镜后》收集了林青霞最新的22篇散文,还附有江青、黄心村等朋友写的6篇林青霞印象记。从这本文集可以看出林青霞的写作空间较前两本书进一步扩大,既有她最熟悉的明星朋友(张叔平、李菁、江青等)的传奇芳华,也有她日常生活中闺蜜、家人和朋友(施南生、女儿爱林、尔冬升、胡晴舫、黄永玉、黄心村等)的印象点滴,还有生命旅途中偶遇的普通人(袁学顺、吴宝春等)素描写真,甚至还重回魂牵梦扰的台北永康街,与18岁的自己迎面相撞。四十多年,仿佛时间停止,台北旧居的陈设竟然几乎没变,那张Cappuccino胖沙发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主人的回归。而最近林青霞在集中阅读和研究张爱玲,几乎读遍了能够找到的各种作品和资料,最后一篇《走近张爱玲》算是她研读张爱玲的初步心得。无论写什么,林青霞唯一不变的是,依然以率真、诚挚的姿态,借文字回忆生命往事,以素朴、晓畅的笔调,叙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开生命皱褶中的种种细节,充满了感恩、欣喜与悲悯。林青霞曾经遇见的那些朋友,曾经经历的那些往事,如果不是她的讲述和记录,可能也就随风而逝了。而能够被她记录书写的,一定是岁月留痕中最深情最真挚的片断。后面几位朋友的印象记,你写我说,彼此对话,又与前面的这些散文构成了互文性的关系,饶有趣味。
林青霞的散文几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调性,那就是贴着人物来写,以丰富的细节,挖掘生命中的生动记忆。好的散文跟好的小说一样,都是需要自己的调性的。完全信马由缰的散文写作,其实是不太现实的,好的散文也需要经营,而经营的基础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二是广泛的文本阅读与深入的思考。也许林青霞散文的写作训练,还远远比不上很多专业作家,但她却有超乎常人的生命体验与个人记忆,无数精彩的故事,早就默默积淀于心,等待着几十年后作为作家的林青霞的调动和经营。那些鲜活的充满感情的记忆,或许难免带上林青霞自己的变形,但记忆不仅拓宽了创作的跨度,也获得一个呈现自己甚至见证历史的维度。无数的经验与故事,通过记忆而焕发新生。这种经营也许看不出什么独家秘方,往往是不拘一格,率性而作,书写生命中的往事记忆,直击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种「无法之法」的写作风格,恰恰形成了她散文作品独特的调性,赋予她散文很高的辨识度。林式散文很容易在大量散文作品中到眼即辨,这不能不归功于其独特的调性。一个作者只要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调性,那就无愧于作家的名号。
作为作家的林青霞最为可贵的,不在于她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写作资源,而在于她对文字、对文学、对写作始终保有的那种敬畏、虔诚和纯净。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或写作早就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柴米油盐,电视、网路、抖音等等成了打发时间的最主要的方式。历经无数光芒万丈的高光时刻的林青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文字中重新领悟生命的丰沛与精彩,传达生命的幽远与旷达,正所谓江湖万里水云阔,草木一溪文字香。华丽转型之后,阅读和写作已成为她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在阅读和写作中,人与人相遇,心与心相通,将生命的激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史坦纳曾经说过,「阅读是行动方式。我们参与在场,我们参与书中的声音。我们允许书中的声音进入我们的内心深处,尽管不是完全不设防。一首伟大的诗歌,一部经典小说,挤压在我们身上,它们攻击、占有我们意识的稳固高地。它们对我们的想像和欲望产生作用,对我们的抱负和最秘密的梦想施加影响;这是一种让我们受伤的奇怪主宰。」(《人文素养》)林青霞对文学阅读充满了巨大的热情,只要遇到好书,或者应该读的好书,她都是如饥似渴,即刻便读,甚至一站二小时都不觉得。这种阅读又反过来刺激了她的写作欲望,让她在散文创作中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宋人往往喜欢把学诗比作学禅,「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韩子苍:《赠赵伯鱼》)这里所说的学诗与学禅的关系,或许也可以借来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写作亦如参禅,需要广泛阅读,读到一定时候,也就「信手拈出皆成章」了。
偏偏林青霞又是一个有天分的作家,或者是其写作的天分几十年来一直被女神光环所遮蔽。她惊人的记忆力,独特的观察视角,细节的捕捉,文字的自然天成,在在显示了她作为作家的天分。「我一直认为,『天生的』小说家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在一节二等列车车厢内,他能够信口说出一则故事,迷住所有的乘客。我们目前的『大师』实在太多,不过,我想很少人会通过这场考验。」(乔治 · 史坦纳:《梅里美》)读过她写李菁、张叔平、施南生、江青等人的散文的人,一定愿意相信,林青霞就是那位随意抛出一则故事,一段回忆,就能迷住所有读者的天生的散文家。
林青霞在写《知音》时曾说,她「常常心中暗喜,上天赐我一个知音。我亦不负上天所望,让这份缘在今生开花结果。」(《知音》)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也希望林青霞不辜负上天所赋予的天分,开花结果,写出更多隽永的篇章。我们对作为作家的林青霞,抱持着更大更久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