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度火炉中「从铁拔打到钻头」 万华最后一间打铁店

万华西昌街上有着一间百年打铁舖「三秀打铁店」。(图/记者李毓康摄,下同)

采访摄影谢婷婷文字黄凯翊

万华的西昌街上,有间民国14年就矗立于此,见证了台湾农业社会一路发展转型的打铁店。西昌街曾经是台湾著名的打铁街,当时许多农人都会到此制作修补农具,繁盛时期更有多达10多间的打铁店。但90多年过去了,西昌街仿佛随着农业的没落走入黄昏,如今只剩张秀荣师傅的「三秀打铁店」。

AI产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同时也代表有许多传统行业正逐渐凋零,打铁就是其中一项即将在台湾消失的传统工艺。因为工作环境辛苦,薪资低再加上容易有职业伤害,一般的人根本不愿意再从事这样的工艺行业。张秀荣举例,打铁的炉子温度高达1600度,夏天的时候热到只能打赤膊工作,却又可能不小心被喷溅的铁屑烫到,「有一次最严重,烫的铁在剪的时候掉进裤子里,裤子烧破了又溜进鞋子里,那次皮肤被烧破好大一个洞,实在痛很久。」

▲▼高温铁渣飞溅到身上的话,连衣服都会被烧破,张秀荣的手上一甲子的奋斗痕迹

现年72岁的张秀荣是三秀打铁店的第二代,他的父亲在1924年创立三秀打铁店,据说当时西昌街从2号到26号全都是打铁行,有的店专卖厨师专用刀具,他们则是专门制作镰刀铁靶农耕用具,张秀荣语带骄傲的说,曾经还有外县市的人跑来向他们家批发用具,还曾一度外销国外,简直是一时之选。

但随着传统农具逐渐被机器取代,台湾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对于农具的需求不似从前,许多打铁店敌不过趋势改变纷纷倒闭,打铁业成为台湾的夕阳产业之一。幸好张秀荣看见了新商机,在民国70年左右,他发现建筑使用的用具用久了容易钝,许多工人开始登门希望能修理机具,让他决定转型制作或维修建筑工程工具,譬如钻墙壁时需要的尖凿和时常使用到的钻头等。

▲三秀打铁店出产的每一个工具上都烙有店名,这是对自身手艺的负责与自信。

再加上儿子读的正是电机维修,父子俩后来一起开发出建筑电动机具的维修、买卖等业务,没想到因为修缮时间短,一个小时就能修理好60-70只用具,收入反而比之前还要好,才让三秀打铁店将逆境转为顺境,成为打铁街上仅存的近百年老店

张秀荣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打铁手艺,打铁近一甲子,即便周边的打铁店不敌经济式微,一间接着一间倒闭,他仍旧坚持要守护这间传家老店,「很多人问我怎么还不退休,是我退休没地方去啊!」访谈期间好不容易坐下喘口气的张秀荣笑着说,他一早到店里「加减做」当成运动,就会觉得时间过很快,还能与老客人闲谈聊天,「这样日子比较(退休)充实。」

▼打着打着,三秀打铁店走过百年,成了万华最后一间打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