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免税」诱人!东南亚向台商招手 会计师:路径、税务都要思考
又有台湾公司预计将中国大陆苏州部分产能迁移到印尼。KPMG安后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今(22)日指出,营运供应链跨国调整涉及多国税务机关、多方观点,最终税负效果也受到各国税制综合影响,投资方式要事前审慎考量。
KPMG安侯建业会计师叶建郎表示,自中美贸易战以来,以往布局中国大陆为主的台商开始思索资产调整及供应链重塑,东南亚政府也仿效早期台商和中国大陆以「租税奖励优惠」来吸引外资,有些甚至高达20年免税,叶建郎建议,台商除比较投资环境、优惠措施之外,还要善用租税协定并留意租税规划,举例来说,投资路径不同对公司或个人股东出资方而言,自印尼取得的股利可能就高达16%的所得税差。
KPMG安侯建业执行副总林棠妮也表示,台商现在所面临的不只是劳工成本为设厂考量,在各国兴起保护主义造成关税壁垒分明以及反避税的趋势之下,就连过去被台商运用的免税天堂再也不是天堂。台商在思考投资架构及供应链利润配置时,也无法依照以往的思维,仅将制造功能配置在单一国家或在透过免税天堂的纸上公司进行除了控股以外的营运功能,而是进一步在层层投资架构下,应考量经济实质法令所衍生出来法令遵循成本及各国的租税成本的考量,最终回馈至股东的整体税负成本的影响。
林棠妮提出,现在台商除了持续维持制造所创造出的有限利润外,也必须因应当地市场的法令及客户需求,提供更高附加价值的功能,例如在各地设立销售及售后服务公司,因此集团如何在考量供应链的利润配置的同时并考量当地税局对于反避税查核方式,包括各区域的关税同盟是否可以有效运用及各国对于反避税的法令遵循要求及税务的查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