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条一周年/经济牌切中要害 学者:台湾环境好「谁还舍近求远?」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图/记者曾俊豪摄)

记者蔡绍坚台北报导

大陆国台办的「31惠台措施」2月28日发布满一周年,对两岸关系带来众多新的影响。台北商业大学副教授黄清贤表示,观察这一年来的情况,31条对台湾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可看见大陆对台湾的善意,但另一方面,原本就已「零沟通」的两岸政府,也因此更少互动。

「从31条的发布可发现,大陆在对台方面,还是希望能以和平方式来互动,这可以视为机遇。」黄清贤指出,31条给赴大陆发展台湾人提供了相对的优惠,以及同等待遇措施,这对两岸和平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正面的。

▼台北商业大学副教授黄清贤。(图/资料照)

不过,台湾政府对31条有很多疑虑,这对两岸关系来说就成为了挑战。黄清贤解释,两岸政府已经「零沟通」许久,31条公布后,陆委会又以国安理由抵制,对部分条文及措施做出限制,这些限制进一步加深双方隔阂,也更难以正面的方式看待对方

黄清贤认为,整体来看,31条对台湾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就民众角度,想在大陆发展的人,获得了一些比较上的利益,间接也使两岸关系能处在稳定的状况

黄清贤分析,台湾政府目前应对大陆的方式就是「狂打国安牌」,不管是惠台措施,或是蓝营县市长赴陆,都能看到很明显的例子,「你可以看到『安全防护网』这个词一直出现,照目前的情势,蔡政府的安全牌只会越打越强,防堵的力道越来越强。」

▼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图/记者屠惠刚摄、翻摄央视)

黄清贤认为,与其阻挡,还不如下定决心来盘点,告诉台湾民众,若不到大陆去发展,那要靠甚么留在台湾,是不是有甚么方式,能让台湾的环境改善,「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在台湾就能有很好的发展,大家为何要舍近求远?有诱因的话,再怎么阻挡,还是会有人去。」

黄清贤也举例韩国瑜在高雄会崛起,就是因为强打「经济牌」,31条的道理也是如此,关注的是跟民众利益最相关的就业、经济等议题,「所以,一些政治上的放话真的无济于事,不只伤害彼此情感,也令两岸关系更恶化。」

▼ 韩国瑜在高雄市长选战中脱颖而出。(图/资料照)

31条实施一年来,成效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黄清贤指出,31条的立意是好的,提供在陆台湾人很多方便,但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时间,很难一推出就完美执行,「值得肯定的是,有部分内容已明显落实,像是一般民众的生活、通勤、出行方面,在政策推出后都便利了很多,这方面是最直观、最有感的。」

对于大陆下一步的对台措施,黄清贤认为,31条实施也满一周年了,一定会有一些讨论出现,像是好的项目加大力度推行,不适合的项目来做调整。而未来的重点,应该是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的「习五条」以及「应通进通」,这些内容能给相关单位一个依循的目标,进一步的政策规划设计大体也会围绕此推出。

▼ 1979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图/记者蔡绍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