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骨骼硬度下降!延缓骨质疏松3要素

质疏松会使骨头变脆弱,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图片来源/PEXELS)

随着年纪增长,不少人会因骨质疏松而行动不便,甚至容易跌倒造成骨裂或骨折,使越来越多人有预防骨质疏松的概念。其实日常遵循3要素,就能远离骨质疏松!

人体的骨密度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20至30岁会达到巅峰;然而40岁以后,正常的老化现象会导致骨头新陈代谢的速度,逐渐大于新骨质增长的速度,造成骨骼硬度下降、形成孔隙,使骨质变得疏松。另外,女性荷尔蒙可以抑制骨骼中的钙流失,因此女性停经后贺尔蒙减少,即会造成骨量流失,这也是女性好发率高于男性的原因。

骨质疏松会使骨头变脆弱,四肢力量减退、不耐久走、跌倒频率增加、驼背等问题,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大致可分为增加骨质生成、抑制骨质流失等2大面向,民众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情况,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想要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就要多存「骨本」,建议从日常生活中调整。吸烟、过度饮酒、摄取过度咖啡因等,都是常见容易对骨质健康造成影响的负面行为;反之,应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天适度日晒,有助于帮助维生素D的产生,让骨质更健康。在饮食上,也可以多补充含有钙质及蛋白质的食物,如黑芝麻、牛奶、小鱼干、起司、海带、虾米、钙片、豆制品、坚果类等。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经常等到骨折等严重问题发生后才被关注,若想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建议可至专业的医疗院所测量骨质密度,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透过运动及补充钙质、蛋白质等营养,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