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影片花1个月!《匠人魂》导演曝心声:平凡故事被看见很值得

▲「文化ya总会」邀请纪录片导演黄铃媛(中)分享。(图/文化总会提供)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文化总会制作匠人魂》系列影片,挖掘台湾匠人,发扬在地文化,其中合作导演之一黄铃媛提到,短短5分钟的影片,背后花了1个月时间做田调、沟通、拍摄,仍然乐此不疲,她发现「原来把看似平凡的人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会这么有成就感」,借此认识到这些「课本不会介绍的优秀人物」,而每个人的故事原来这么值得被看到。

纪录片导演黄铃媛接受文化总会电台节目「文化ya总会」邀请,分享拍摄纪录片的甘苦,文总发言人暨节目主持人汤佩仪表示,黄铃媛一直是《匠人魂》系列影片合作的导演之一,过去透过她的镜头重温旗袍师傅的浪漫、制鼓人敲出细腻的精神,此外,包括甫高龄94岁去世的云林哨角工艺师魏佑谦、万华金师钟春忠、彰化制鼓师黄呈丰等影片,也是由她执导,丝丝入扣的体现「匠人魂」。

▲▼文化总会《匠人魂》曾介绍「玉凤的旗袍店」陈忠信师傅,该集由黄铃媛执导。(图/林政亿摄/中华文化总会)

汤佩仪进一步说,黄铃媛导演曾以《咱是走车人》一举拿下劳动金像奖的劳动纪录片第一名,那是她就读台湾艺术大学所拍摄的毕业作品,黄铃媛导演虽然年轻,却有着细腻且独特的观察角度,着实令人敬佩

谈到接触纪录片的源起,黄铃媛在大学时期的毕业制作拍摄《咱是走车人》,以她上学途中经常遇到的公车女司机主角深度了解她的故事,并精准反应了当下的社会氛围。这部获奖的作品让一向以为自己不爱跟陌生人讲话的她发现,「原来把看似平凡的人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会这么有成就感」,从此便走上纪录片导演之路。

而她执导过几部文总出品的《匠人魂》影片,在她的镜头下,制作旗袍的老师傅,仿佛王家卫电影的主角,有着寂寥的浪漫;制鼓的人则带着雄壮的气魄,敲出细腻的精神。

黄铃媛认为,「匠人魂」系列影片,让她认识到这些课本不会介绍的优秀人物,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原来这么值得被看到,即便短短5分钟的影片,至少要花1个月的时间做田野、沟通以及拍摄,依旧乐此不疲。

▲《匠人魂》曾介绍「玉凤的旗袍店」,在黄铃媛的镜头下,制作旗袍的老师傅,仿佛王家卫电影的主角(图/林政亿摄/中华文化总会) 拍纪录片最辛苦的地方在哪里?她表示,每部作品都有辛苦的地方,近期印像较深的就是日前万华青山宫的影片,由于这是地方盛事,其中又有错综复杂的关连性,因此光是与「人」的沟通,就是一大难事。而在拍摄「台北夜巡-艋舺青山宫」时,黄铃媛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该从什么角度讲述故事,最后她定调「传承」,因为这些阵头、家将,大多是一代传一代,有着家族的紧密连结。 演员拍戏时,若太过投入当曲终人散时,有时会遇到无法抽离角色的情况;而纪录片导演长时间与拍摄主题靠近,是否也会有类似情形发生?黄铃媛说,这倒不至于,但会有无法「消化」的时候,所以当一部作品结束拍摄时,会需要一个「筛子」,慢慢的筛掉、消化一些东西,直到没有杂质留下时,就可以再启动下一部作品。 文总本周「文化很有事」单元,也会介绍台湾早期难得活跃艺术界中的女画家、「台展三少」之一陈进的故事。「ya总会上档」则分享去年因为疫情延后举办的城南有意思,今年则是如期在儿童节期间与办下半年还有机会中南部举办,让更多大小朋友同乐

影/《匠人魂》玉凤的旗袍店:

影/《匠人魂》制鼓的人: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