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学店指标」全中! 世新大学呐喊「我9年没涨学费耶」
反教育商品化联盟22日公布的「学店经营大学排行」,引起上榜、非上榜学校的一片论战,排名私校第一的世新大学更是大动作喊冤,强调自己9年没涨学费,学生们也跳出表示「谁是学店?名词可以乱用的吗?」反教盟则表示,所有的评比资料都是公开资讯,学校应该自己先检讨检讨。
反教盟的评比标准为生师比、宿舍数、删减课程数、不续聘无本职兼任教师数,还有申请调涨学费次数,不少前段大学也榜上有名,连政大、成大、交大等顶大也入列;反教盟说,这里的「学店」是指校方将教育当作商品化经营,失去教育承担教学与阶级翻转的责任。
反教盟指出,住宿率应该从「学生需求率」来看,像同样上榜的金门大学喊冤说「住宿率高于其他学校」,但离岛学校住宿需求高达98%,相较其他学校整整多出快一倍,根本不能相同类比;再来,世新大学等校坚持自己的生师比完全符合教育部规定,但那是在「军训教官视为专任教师」、「4名兼任教师折算1名专任教师」、「境外生、延毕生不列入计算」的结果,根本无法反应真实情形。
世新大学教授游梓翔则反驳,反教盟列出的5项指标就代表「学店」吗?为什么不是看大学竞争力更关键的「创新」、「获奖」、「社会贡献」、「外籍生吸引力」?住宿不够就是学店、生师比不看「生大师比」、「生名师比」,就像评估不看店里卖的是iPhone还是山寨Phone,只看Apple Store里人是不是很多,真的「是个笑话」、不懂轻易放送学店称号,对高等教育的帮助是什么?
不过有网友表示,反教盟公然指别人是「学店」,对学校的名誉伤害很大,像她爸不知道从哪里看到新闻,就整天说「我花钱让我女儿念学店做什么?」让她很困扰「我们是来念书的,为什么要互相批评?」反教盟则表示,学校学生没有明显减少,学校却大量减少开课门数、大班、并班上课,「多元的选课环境」只变成口号,甚至被迫接受大班化较差的授课品质,「这样真的有学习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