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没有「中华民国」的和平协议,悖离台湾人民(施威全)

张亚中提议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草案》,两岸签约主体的头衔分别是「北京中国之政府代表」、「台北中国之政府代表」,看似对等,但「中华民国」不见了。国际现实,只会被世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台北政府,无法彰显中华民国,张亚中的提议自我贬抑。(资料照片)

2008年国民党执政后,总统马英九几次说过:「九二共识对我们而言,指的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中指的就是中华民国,没有第二种解释」。对于「没有第二种解释」的讲法,大陆颇有意见。

大陆官员说:「如果我们也说一中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第二种解释,那双方不就弄僵了?彼此都没有转圜的余地。」大陆希望两岸基于对等原则,双方语言都可以留下一些可以各自解释的空间。

大陆哪里需要强调「一中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世界提到中国,讲的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年轻世代与绿营支持者也是。中共在国际上打压中华民国,连奥会也不能用国旗;在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共产党和民进党联手让中华民国不见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的立足点不平等,中国大陆无须强调一中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处境弱势的台湾就必须强调一中是中华民国,才是真正的对等原则。马英九的「一中就是中华民国」,是面对大陆时台湾应坚持的立场。中华民国政府与大陆交手,必须尽量彰显我方的官方身分,呈现中华民国政府存在的客观事实。

马政府时期曾有某部会首长赴大陆参与会议,当时陆委会建议他必须以官方身分与会,该首长也承诺会遵守对等原则,但到了大陆后情况就变了。该首长与大陆的机关首长共同主持会议,两人的名牌上都没有官衔,只各自挂着民间团体的荣誉头衔。这安排表面上看起来对等,但违背我方必须彰显官方身分的立场。

庆祝中华民国建国100年时,国立故宫博物院举办活动,故宫院长亲自主持,有大陆官员出席,故宫的活动看板上就不放「中华民国100」的标志,只因为上面有国旗图样。故宫的解释是,大陆贵宾出席故宫活动,并没带他们的国旗出席,为了对等,故宫也不放中华民国国旗,以免贵宾看了不舒服。这样的态度,若是民间、学术单位,为了相互友好互留余地,那没关系。但若是政府单位正式官方身分出席,恐怕就要小心些。

中华民国政务首长,不管到哪里,身分只有一个,就是部长或主委或院长,当陆方刻意贬抑我官方身分时,不该接受。马政府时,多数政务首长严守纪律,却还是有上述例子,个案极少,但屈己从人,确实不当,违反总统马英九宣示的立场。

两岸交手,我方应该尽量彰显官方身分,但是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提议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草案》,两岸签约主体的头衔分别是「北京中国之政府代表」、「台北中国之政府代表」,看似对等,但「中华民国」不见了。国际现实,「中国」两字的代表权几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垄断,「台北中国」四个字,只会被世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台北政府,无法彰显中华民国,张亚中的提议自我贬抑。

马政府时代,已达成陆委会主委与国台办主任互访,相互承认对方机关。马英九以总统身分出席马习会,在新加坡的国际记者会,桌牌印有国旗,职称为总统,这些既有成果不能倒退。

两岸政治争议,关键在于对岸不承认中华民国,我方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两岸往来,要完全符合我方意旨很难,只能尽量协商、争取,日后两岸再恢复互动时,应该在马政府已创下的基础上,官方与官方互动。但张亚中的主张,没有前进,只有倒退,抹杀了马政府创下的先例。

两岸和平协议,真正重点在两岸的政治定位,大陆如何看待中华民国,以及台湾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定位没共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协议。屈从大陆政治立场的和平协议,只是投降协议,不可能获得台湾民意支持。

如果要进行两岸和平协议的谈判,就得要凸显中华民国的存在事实,起手式绝对不能是「台北中国」。陆委会与国台办都曾以官方机关身分往来了,任何两岸之间的政治性商谈,就应该以此为起点,我方代表的身分,至少应该是陆委会官员,我方的协商团队,至少应该是陆委会以机关名义领队。

两岸的政治定位,不可能只是某个专家学者的聪明创见,就一举解决了两岸政治争议,一定要有厚实的民意基础,否则协议也只是废纸。两岸政治定位,需要借着两岸官方互动与磨合,彼此逐渐摸索出对应方式。马政府时期,透过制度化协商,签署23项协议,两岸建立机关对机关的联系机制,中华民国政府存在的事实,呈现在协议联系机制里,两岸互不否认治权,循序渐进、逐步累积良善互动。让中华民国消失的两岸和平协议,无法带来稳健的两岸关系;恢复机关对机关的制度化协商,才是通往台海和平的务实可行路线。

(作者为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