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洋牧场」10年深耕修复 绝迹鱼种再现生机
▲▼渤海海底荒漠变绿洲。(图/翻摄唐山国际旅游岛官网,下同。)大陆中心/综合报导渤海古称沧海,作为黄河、辽河、海河三大水系汇聚的半封闭内海,由于海水交换能力不佳,导致海洋生态系统脆弱。近30年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渔民过度捕捞、陆上污染及漏油事故等影响,造成部分海域出现「海底荒漠现象」。不过一项试点项目「海洋牧场」在渤海启动后,让当地许多消失多年的鱼类物种,又再次回到了海域。据陆媒报导,大陆唐山市乐亭县捞鱼尖村的居民几乎都从事着渔业相关产业。一位80多岁的张姓老渔民透露,「在五、六十年代,出一次海能捞3万斤虾皮,而到了七十年代,更曾一网捞过5000多斤虾。平鱼、镜鱼、鳎目鱼是渤海湾最好的三种鱼,黄花鱼、带鱼也很多,但这些鱼前些年已经几乎绝迹了。」2010年的渤海水质当中已有22%为受污染海水,天津市海域95%以上为劣四类海水。莱州湾近2/3的生物物种灭绝,海产品产量锐减。为恢复渤海生态系统,自2002年起,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领头联合多家科研单位,以建设人工藻礁为突破口,营造贝藻礁生态系统。从2009年开始,10年来在祥云岛4000亩海域内,已累计投放77万立方米的人工礁石构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海洋渔获的年产值更突破千万元人民币,达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局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敏博士表示,「唐山海洋牧场人工礁区内生物量是非礁区生物量的30倍以上。在礁区内发现了已经消失十来年的渤海本土鱼种,绿鳍马面鲀、牙鲆等。」;当地渔民也说:「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消失多年的鱼类重返渤海湾,真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