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只有海鲜!到台东「游」学赏鲸豚认识海洋文化

中华鲸豚协会将举办海洋「游」学活动,认识海洋保育,也了解海岸渔村文化。(图/中华鲸豚协会提供)

记者林育绫/台东报导

地球上有70%都是海洋,蕴含许多珍贵的生态资源。然而身为海岛国家的台湾,不应该只有海鲜文化,更要重视底蕴更丰富的海洋文化。「中华鲸豚协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海洋保育,并进一步了解海岸原住民生活,即将在7月中到8月下旬,举办五个梯次的海洋「游」学活动,到台东聆听海岸原住民的故事

在台东卑南乡的富山村,有一群爱护海洋家园的人成立「富山护鱼区」(全名:富山渔业资源保育区),他们的起因很简单:「为什么小时候看过的鱼,长大都看不到了?」发现到滥捕滥捉总有消失的一天。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民国94年起,在这个保育区中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采捕各类水产动植物游客能来此地,探索并欣赏潮间带奇特的、大大小小的「海洋朋友」们,包括各种鱼类珊瑚虾蛄招潮蟹、阳隧足海胆等等,只是禁止捕捉和破坏,否则将依法开罚。

志工解说员陈志和的导览下,每个海洋生命都显得独一无二,偶尔还能好运看见百年难得一见生态现象,十分有趣;同时也能窥见陈志和对这些「海洋朋友」的珍惜与尊重。只不过他灰心地说,有很多陆客不愿意尊重保育区的生物,甚至动手动脚破坏,劝阻不听;还曾有身为台湾人领队为了赚陆客钱,在他阻止陆客破坏时,竟朝着他呛声,让他心疼家园之余感到伤心气愤。但多数台湾游客都相当爱护环境。

▲「富山渔业资源保育区」能在美丽的潮间带中,认识许多大大小小的「海洋朋友」。(图/记者林育绫)

然而海洋「游」学除了欣赏潮间带,也会到太平洋赏鲸豚,观测海豚们的活动状态;也将造访东岸最大的成功渔港,在「海洋环境教室」认识更多鲸豚种类。另外渔村生活、海岸原住民文化、比西里岸部落,也都是「游」学的重点,因为台湾拥有多样性的渔村,却很少人有机会深入认识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

▲出海赏鲸豚。(图/中华鲸豚协会提供)

▲▼友善的海豚浮出水面呼吸,让人得以欣赏牠们的曼妙泳姿。(图/中华鲸豚协会提供)

此次旅程中特别的是,能体验阿美族道地的「母系社会饮食文化」,吃饭过程必须按照母系社会礼仪,听「妈妈」的话,在达麓岸一边欣赏海景山景,一边享用美味原住民美食,饭后还有制作DIY手工艺课程。还会认识他们充满生命力音乐,例如阿美族的旮亘乐团(旮:读音嘎),团员全是不到15岁的少女,表演时不看谱,靠着内在灵性与团员间默契演奏,让人震撼又感动。

▲▼在达麓岸一边欣赏美丽海景,一边品尝阿美族原住民美食文化。(图/记者林育绫)

▲▼美丽的台东海岸,让人流连忘返。(图/记者林育绫)

▲沿着比西里岸骑单车,更深入了解海岸原住民文化。(图/记者林育绫)

另外在成功镇也有一位最年轻的古典音乐家芦苇,现年21岁的她从3岁起就接触音乐,母亲钟慧君发现她有创作天赋全心培育并放手让她尝试作曲,更亲自担任她的制作人,协助传递音乐故事。芦苇的音乐以「海洋」为思想中心,描绘50年代东海岸的风华岁月,也结合宗教信仰以及动物、植物等元素创作。

►海洋「游」学资讯详细请洽:中华鲸豚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