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一次猛灌没有用 医揭5个喝水知识:分段喝才有效

家医科医师陈韦萤近日分享水到底怎么喝,表示有些人会一次喝足饮水量,但短时间内摄取大量水分,人体根本无法吸收。(示意图/达志影像)

水分摄取对于身体很重要,人可以一天不吃东西,但绝不能一天不喝水,而且充足水分能使新陈代谢顺利进行,也能让肾脏将废物排出体内,家庭医学会专科医师陈韦萤在脸书粉专分享5件关于喝水的事情,让民众知道水到底怎么喝才正确。

陈韦萤医师提到,人体除了流汗、排尿会流失水分,呼吸及皮肤表面蒸散也会丧失水分,而人一天究竟要喝进多少水呢?饮水量粗估为体重(公斤)乘以30至35毫升。以60公斤的人为例,一天的饮水量约1800至2100毫升,若有在运动或劳力工作者,依此公式再另外加1至2杯水。

再者,现代人经常有喝水量不足的问题,有些人为了达到一日饮水量,会在休息时间喝进大量的水,但其实这样对身体并无效果,因为短时间内摄取大量水分,身体根本无法吸收,甚至还可能造成身体不适,最好的做法就是分段小口的喝,身体才能有效吸收及运用。

若感觉到口渴时,就代表身体已经缺水,陈韦萤医师指出,有些静态工作者一整天没喝水,但也未出现口渴的感觉,并不代表身体不需要水分,等到出现口渴感时,体内其实已缺水一阵子了。她进一步解释,人体缺乏水分时会释放讯息给脑部下视丘,下视丘的口渴中枢被刺激后,会引发口渴及想喝水的感觉,这就代表身体已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

有些人担心自己水喝的不够,但又不知道如何判断,陈韦萤医师则表示,其实排尿颜色是最好的依据,发现自己一整天很少排尿,而且尿液颜色很黄,就代表需增加饮水量。另外,有肾脏病、心脏衰竭或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身体排除水分的能力与健康者不同,若摄取过多水分,导致身体无法排出时,恐会造成水肿问题,多余体液堆积会使心肺状态恶化,因此增加饮水量前务必先询问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