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非法盗猎! 东亚合法动物市场10年持续掏空非洲生态
▲尼罗河鳄鱼皮为交易量最大的皮革。(图/示意图/达志/美联社)
非洲生态除受到非法盗猎的威胁,亚洲的合法出口市场也正掏空着这个地方。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TRAFFIC)最新报告指出,非洲每年出口数千吨的活体、皮、骨以及肉类到亚洲,且这样的交易目前还看不到尽头。
根据最近十年有纪录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贸易资料,2006年至2015年间,约有140万个受管制的活体动植物个体、150万件皮毛与200万公斤的肉类,从41个非洲国家合法输出至17个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TRAFFIC最新的报告指出,「东亚交易市场正大量掠夺非洲野生动物,且进口量持续增加」。目前「非洲野生动物贸易」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非法贸易和大象、犀牛等代表性物种的大规模盗猎行为上,合法的野生动物贸易较少受到关注。这些出口的物种包含来自CITES附录I(最濒危的物种),或附录II(目前并无灭绝威胁但需要密切监控贸易情况物种)的975项不同物种,其中活禽、哺乳动物和植物,大多卖往新加坡与香港。
▲球蟒。(图/示意图/取自维基百科)
纳米比亚是最大的哺乳动物皮毛出口国,输出品项主要是软毛海报毛皮,其次为象皮;交易量最大的皮革,便是尼罗河鳄鱼皮;而乌干达和坦尚尼亚,短短十年内也出口了超过50吨的和马牙齿到亚洲;豹龟和球蟒,更是较少受到关注的现货交易商品。
非洲灰鹦鹉为最常见的鸟类交易项目,直至2017年才被列入CITES附录I,不允许国际贸易,但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内的多个缔约国,对这项规范提出了保留意见。另外,检视的这十年期间,木材也是一项出口大宗,总量达1000万平方公尺,种类多为非洲柚木,其中大部分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脆弱的雨林,最终亦销往东方国家。
根据这份报告,非洲大陆实际出口的野生动植物数量可能不止如此。资料显示,「并非所有在CITES贸易资料库中的交易都是合法的,这类制品可能占申报的总贸易量中很高的比例。此外,许多物种最近才被列入CITES,因此从这十年的审查资料中,看不出庞大交易数量或根本没有出现记录。」
▼更多精采影音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