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嘉泥坐拥金山 小股东只能喝西北风
文/林洧桢前言:从水泥厂转型到控股公司的嘉泥,不但有经营才子张安平坐镇,还是土地、股票、现金的三多企业,押大注投资的台泥国际也获利可观,奇怪的是坐拥金山却缴出由盈转亏成绩单,难怪市场派大股东黄俊荣气得跳脚,挑起一场委托书大战。
近年积极转型为控股公司的嘉新水泥,因为董事长张安平家族长期握有约5成持股,经营权向来稳固,在上一次董监事改选中,却意外被市场派抢下一席董事。如今再次改选前夕,市场派董事黄俊荣大动作登报争取小股东支持,点燃委托书战火。市场派积极出招背后,却也明白坦承股权实力不足一成,难以撼动大局;原来争端非关经营权,而是觉得张家多年来让小股东像是「坐在金山的乞丐」,想来讨公道。
事实上,嘉泥属「三多」企业。第一多是土地资产,嘉泥在全台有超过21万余坪的土地资产,且除了大台北以外,热门的桃园航空城、高雄等地都有大面积土地,且多数都是2、30年前买进,成本很低,光是位于北市中山北路的嘉新大楼,1千7百多坪的土地,每坪帐面上价值现在才80万元,与市价的落差极大。2006年嘉泥处分IBM大楼与清真寺容积率,就一口气大赚27亿元,不难看出嘉泥的资产口袋有多深。如果进行资产重估,黄俊荣认为,每股净值有从现在20多元飙上40元以上的实力,身价不凡。
第二多是股票多。嘉泥帐上持有富邦金、国泰金以及台泥、台泥国际等上市柜公司股票,合计达70亿元,一旦处分获利同样惊人。
嘉泥的第三多是现金多。根据财报,今年第一季现金及约当现金达38亿元,又坐拥大量上市股票的现金算是相当丰厚。
坐拥金山,去年却亏损 市场派呛张安平不作为
不仅如此,从控股公司的投资成效来看,嘉泥其实颇有斩获,投资在有姻亲关系的台泥董事长辜成允相关企业就高达50多亿元,包括香港上市的台泥国际及台湾的台泥。
实力雄厚的嘉泥,又由营运能力不弱的张安平领军操盘,原本令人期待,毕竟,投资一家公司除了看经营绩效,最重要的就是看经营者。然而,坐拥三多如坐在金山上的嘉泥,去年提列台北港投资亏损,导致损益表出现赤字;小股东以为买到好公司,却半点好处也没分到。公司方面徒然拥有惊人资产,却因为不处分也不进行资产活化,让黄俊荣既不解也不满。
以投资额最大的台泥国际获利部分,因为台泥国际不断扩张,原本超过22%的股权被稀释到只剩16%,从可依权益法认列变成无法适用,始终没有解套方案;对于2007年股东会通过的资产重估案,同样没有进度;还在去年缴出由盈转亏,每股亏损1.13元的成绩单;近期表现仍未有突破,今年第一季税前盈余只有3千3百多万元,大幅衰退83%,董事会因此决议不发放股利股息不打紧,同时惨澹的表现让股价只剩净值的6折,每股在13元上下游走。
再者,照理位于中山北路二段嘉新大楼,属市府列入优先都更路段,帐列成本仅10余亿元,但若以每坪土地市价7百万元估算,市价近120亿元,增值超过100亿元,即使扣除相关成本,每股净值应可增加10元,嘉泥公司派几年前就宣称要开发,却没有具体进度。不仅如此,黄俊荣也指出,去年嘉泥才因这个利多,股价好不容易有所表现,公司派却在此时公告嘉泥要认列投资台北港失利的重大亏损。
嘉泥否认刻意压抑股价 强调适当时机将活化资产
而且从董监持股的公开资料显示,张安平与张刚纶(嘉泥前董事长张永平儿子)等张家成员的持有股数对比选任前,都有明显成长;加上涉及内线交易案的张永平已被判决确定,他怀疑张家明知嘉泥实力,却刻意压低股价是别有用心,认定「经营者积极的不作为,会严重伤害股东权益」的前提下,抢在股东会前结合小股东,要力保市场派的董监席次,避免伤害再扩大。
对此,嘉泥副总经理王立心对于让股东担忧以及过去股利政策过于保守表示歉意。她表示,日前董事会已决议,未来只要有赚钱,就会发放五成的盈余给股东。资产重估方面,她解释,当年除决议执行外,也强调要选择适当时机,评估从来没中断过,最近一次评估是IFRS(国际会计准则)上路前后,但最终因为考量蓝天案的前例,这样做容易造成股价短期波动过大;二来也有折旧问题产生,不全然有利无弊,会等最好的时机来处理,资产活化也已全面启动,并透露6月中旬的股东会中,将率先公布最新的嘉新大楼活化计划。
王立心也反驳不作为或有刻意压低嘉泥股价等的指控。她表示,公司与市场派立场一致,不乐见嘉泥股价低迷,也不断努力尝试,像是台泥国际获利,也曾多次向主管单位争取认列,但碍于法规,最终失败;至于台北港认列亏损则是会计师要求按照IFRS必须提前认列,绝非刻意抑制股价。
显然,市场派、公司派各唱各调,双方歧见仍大。想化解,大概要靠云朗饭店总经理盛治仁口中不爱谈钱的张安平,多跟股东「谈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