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审制明闯关 朝野掀表决大战

政府重要司法改革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草案朝野党团协商无法达成共识立院临时会明势必掀表决大战。图为国民法官模拟出庭。(本报资料照片

蔡政府视为重要司法改革的《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草案,朝野党团历经协商,仍对草案总计112条文中,适用案件范围、国民法官年龄终局评议关键条文近百条,无法达成共识。本周一立院临时会势必掀表决大战。在野党表态,将透过发言、表决,坚守反对参审制立场

总统2016竞选时提出司法改革,却仅举办「司改国是会议」,攸关国民参与审判的陪审制或参审制始终都无法定论司法院行政院却在今年3月下旬,提出《国民参与刑事审判法》草案,采参审制,引发在野党及民间司改团体的反弹。

绿欲强行通过 司改团体抗议

民进党过去主张陪审制,其行动纲领也支持陪审制,如今大翻盘挺参审制,绿营意图国会过半优势,强行于立院临时会草率通过,让过去挺绿的司改团体也看不下去,6月起于立院门外静坐抗议。

朝野日前二度协商,不仅对法案名称无共识,适用对象部分不同,绿营主张所犯最轻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时力主张所犯最轻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未认罪案件;民众党及国民党则认为,采参审制审理案件为所犯最轻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等;采陪审制则是犯贪污治罪条例反渗透法、刑法内乱外患罪章、妨害公务等罪。

争议的终局评议或科刑评议部分,职业法官与国民法官就犯行认定是否有罪刑度时,讨论过程不得录音录影,在野党质疑这是黑箱作业,且职业法官恐影响国民法官决定,要求录音录影并公开透明,但绿营坚持不让。

蓝批案件量少 形同应付民众

国民党团总召林为洲痛批,依绿营版本仅适用10年以上徒刑案件量,一年大概仅600多件,形同应付民众,不是真要推动司改,显示民进党还是不相信人民有判断能力,只相信职业法官,适用范围太狭隘。

司改会质疑,审判讲证据,但司法院版本设计书证笔录验伤单、鉴定报告)调查程序,却只在法庭简单念给国民法官听就算调查,可能造成被告防御权损害。

司法改革基金会昨公布民调也显示,对政府推动参审制,高达9成2不了解或没听过,更有接近6成民众认为,执政党不必急于临时会处理争议法案。

不过,绿营认为已充分与司改团体沟通,且完成朝野协商,程序完备,将按协商决论全案明天交院会逐条讨论,若有异议就直接交付表决,要全力捍卫司法院版本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