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宇》轨道发展牛步 林佳龙推得动吗
国内推动高达4000亿元的轨道前瞻建设巳势不可逆。惟近5年来各项轨道前瞻建设计划,除可行性研究及综合规画需依时序办理外,更重要的相关配套─107年3月前行政院长赖清德所定下国内轨道产业发展3大策略,迄今仍步履蹒跚,不见寸进,让人看不到春燕的到来,这难道是当今「有政府,会做事」的应有表现吗?
行政院为发展国内轨道产业所订定的3大策略不外:一、成立轨道产业推动会报,由交通部盘点轨道系统兴建及维修需求,解决涉及轨道产业供需课题;由经济部负责协助轨道相关产品标准建立、技术研发及量产;由院工程会负责提供轨道机电系统采购所涉资格/规格之解决方案,研议扩大国内厂商参标之可行作法。二、由交通部就提升国内轨道零组件国产化比例办理招商说明会,以促进供需媒合。三、由交通部成立「轨道技研究暨验证中心」,执行未来轨道技术、产业标及检测验证业务。
虽然交通部每年均依院定策略办理轨道(尤其轻轨)系统国产化提升比例说明会,但没有经济部就所提升比例之轨道系统项目订出材料规格及产品标准,纵有国产化比例之提升,也仅是空谈而已。毕竟国内厂商纵有机会分包国际大厂在国内之国产化比例项目,于工程竣工验收时,恐也会衍生验收标准不明确之认定争议。至于未来接手营运之公司也必然会大幅增加交通部所提升国产化比例项目之「故障检修」、「预先检修」工作量,恐亦不敢担保轨道系统营运之稳定性与列车运行可靠度之达成。另外,工程会如未就国内大厂(如台湾车辆公司)与国际大厂订定共同投标所涉资格/规格订定合理解决方案,或就国内小厂担任国际大厂分包商订出资格条件与合理分包比例,国内小厂亦难有扩大参与国内轨道建设营运维修机会。
至于交通部虽已成立「财团法人铁道技术研究及验证中心」,并选址高雄燕巢兴建厂房及相关设施,可惜更重要的软件,相关产品标准及检测验证标准作业程序,如经济部未能提前配合完成,该中心纵使开始运作,亦难有所开展并对国内轨道产业有所助益。更不用说近期内会有助于南部地区形成轨道产业技术新聚落。
尤有甚者,近日媒体披露去年「台铁」先后爆发「国车国造」之巡轨车被解约、工程车履约验收不合格,今年国造新车采购也同样有验收难以过关之窘境。这不就是主政者对推动国内轨道产业国产化步调迟缓的具体后遗症吗?
此外,最近亦有日本媒体人士在国内媒体投书,指出过去「台湾高铁」列车采购,因国内高层与日本合作,以「腾笼换鸟」方式,把「台湾高铁」原应采购欧盟系统列车,换成欧日混血车种700T型列车,这才导致今日台湾高铁要向日本原厂采购列车组,竟然每组列车要新台币50亿元天价,要台湾高铁用「买飞机价格买火车」,在令国人遗憾生气之余,还要被日本人暗中窃笑白痴。不但失去里子,还丢脸丢到国外去了。这不也是另一种国内发展轨道产业太过缓慢的具体事证吗?
轻轨建设是前瞻计划的重中之重,是各地方政府极力争取的施政主轴,更是国内轨道产发展的核心,交通部把它当作「国车国造」的重要方向,可以说目标正确。但是仍有如下问题:一、国内发展轨道建设,迄今轨道材料及产品既没有自己的规格也没有标准;二、各地方政府建设轻轨系统都要求客制化,未来全国轻轨系统会如八国联军,这怎能有利于国内轨道产业发展;三、由于国内轨道发展迟缓,产业人才流失,养成又不易的问题巳浮现;四、国内大小厂商参与投标或为国外大厂分包厂商的机制迄未建立。这些问题未解决,谈发展国内轨道产业,无异缘木求鱼。
行政院是一个团队,交通部作为一个轨道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主政者,纵然相关部会步调迟缓,交通部难道不应负起「协助者」的角色吗?交通部长林佳龙是民进党重量级的人物,能否为国内轨道产业发展开创蓬勃发展的新契机,就拭目以待了。
(作者为前交通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