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融/金马奖注定无法让多数观众有感

文/陈乐融

台湾娱乐界三金奖项电视广播金钟奖频道主义,当然限本地节目参赛,一般来说除了少数红到境外演员及节目,境外观众是没兴趣的。

流行和传艺金曲奖,必须在台湾有产品发行,所以就算大陆歌手专辑来台挂一家发行公司过水,总量也属少数,从入围到得奖不至于非台湾地区产品占据主流。尽管如此,某一年(不过才一届!)大陆艺人拿奖稍多,绿媒便大做恐吓文章

至于电影金马奖,最容易受政治波及。因为金马报名资格从宽,只要工作者华人华语各种方言为主,便能自由参加,甚至无须在台公开上映。

此所以类似投稿报名的方式,也才让两岸三地优秀作品每年同场厮杀,而很明显的,台湾商业片或许近年在市场较有斩获,但适合在影展攻城掠地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此不只在金马奖如此,在全球影展也早不复N年前优势

每每金马奖哪一地区入围或得奖较多,所谓两岸三地消长情结,其实跟台湾自订的参赛标准有关,怨不得参赛者评审团

▲第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主持人陶晶莹。(图/金马执委会提供)

至于这些入围影片大家熟不熟悉、能不能熟悉,牵扯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大陆片进口需抽签管制(2014年起,大陆电影只要获得坎城、威尼斯、柏林奥斯卡影展竞赛单元奖项,或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者,就不受「每年10部」限制,可直接在台上映),这也不是金马奖执委会的问题。

为了让媒体与观众有可能熟悉大陆片而全面开放自由买卖,社会准备好了吗?从立法院到电影界,会不会又有不同意见

就算能自由进口,某些评审团的爱片很可能在市场不受青睐,不是不被引进,就是戏院一周游,还是很有可能隔年金马奖观众两手一摊,说:「这些什么电影,听都没听过!」历年很多入围台片,在黄袍加身前,不也市场遇冷?

但多数入围片前一年未曾在台上映,直接报名就可能入围或得奖,的确注定让金马奖更像圈内的研讨与表扬活动,而没法像奥斯卡奖那种让美国多数观众表态、甚至有感。这是各方自己得拿捏取舍权衡的。

▲第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于11/26圆满落幕。(图/金马执委会提供) ●陈乐融知名创作人、媒体人、策划人。游走于作词家作家、主持人、编剧、文化评论家品牌营销顾问人文心灵讲师等多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