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 纱上生花(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画稿设计、纱上描稿、施针绣制……耄耋之年的张漪��在秦绣技艺传承的路上坚守了一辈子。在她的绣针下,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她的努力下,传统秦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面纱罗网、一缕真丝线、一枚绣花针……79岁的张漪��(见上图)鬓染霜发,戴上花镜、支起绣架指尖针线间穿梭,行云流水。一来一回间,流露出浸染岁月的端庄与淑雅。

走进张漪��的工作室,一张大书桌映入眼帘:砚台颜料整齐排列,剪刀、绣绷一应俱全,30多支毛笔样式各异……就在这方书香世界里,创作出了许多秦绣佳作

“秦绣又名‘穿罗绣’,上世纪70年代起,从民间流传的‘纳纱绣’中挖掘、创新而来。”张漪��与秦绣结缘近半个世纪,倾注了大量心血。刚落座,她便开始科普,“这个极富陕西特色绣种,制作过程可分为画稿设计、纱上描稿、施针绣制等步骤。”

画稿设计是重中之重。三秦大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物,都是常见的创作主题。画稿多为彩色工笔画装饰画,设计时,要统筹考虑构图、色彩、意涵针法等要素。

“画稿服从于针法,是秦绣的一大原则。好的画稿设计,应该适合针法的运用,而针法也能准确表达画稿的内容。”在张漪��看来,即便绣一幅名画,也不能简单照搬画稿,需要再设计、再创作,提前考虑针法操作。“设计者不仅要有绘画功底,还需熟稔针法,缺一不可。”

秦绣的底料,一般是真丝纱罗。设计好画稿后,匠人就拿起毛笔,在纱罗上描出轮廓线条。凑近绣架,细观纱罗,有白、黑、咖啡色等多种颜色经纬网孔细致缜密,网眼大小各有差异。

“施针绣制前,还要配线。这些绣线,每个色系都有几十种颜色。”张漪��介绍,秦绣有个鲜明的工艺特点――用单一颜色的丝线,也能绣出深浅各异、层次分明艺术效果

绣架旁边的墙上,一幅秦绣《兵马俑跪射俑》十分惹眼。作品不到一尺高,里面绣的兵马俑活灵活现――灰色面容灰白色战袍深灰色盔甲,不同颜色远近穿插,极富立体感。“这幅作品,全部是由同一种灰色丝线绣制而成。”张漪��介绍,在纱罗上依照经纬网眼施针,一孔一针数孔一针。跪射俑绣品里,战袍横向施针,盔甲竖向施针,面部斜向施针……针法各异,疏密不同,形成各种视觉效果

经过数十载积累,如今的秦绣已发展出400多种针法。它不追求实物形象的“逼真”“写实”,不模仿形式上的绘画效果,而是展现其装饰性、立体感。自幼喜爱刺绣的张漪��,几十年来一心扑在秦绣艺术上,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2013年,秦绣(穿罗绣)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作室里,张漪��的书桌倚着一扇大窗。透过玻璃望去,屋外车来人往,室内十分静谧。一窗之隔,两个世界,静心沉潜方能体悟别样境界。“秦绣是手工的,更是心灵的。”在张漪��看来,秦绣作品应把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相统一,“每一针、每一线中,都浸润着生机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