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两岸政治难题系列评论之一:以「一个中华框架」打破民共僵局

海峰

当前,国共两党已经就接受「一中框架」达成共识,如何让民进党也能欣然接受「一中框架」,等同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才是打破民共僵局关键

民进党自成立之初,一直是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运作,只是对中华民国宪法主权范围,仍与国民党有不同的解读。台湾经历日本皇民化教育,也遭受过长期戒严统治和「二、二八」惨案影响,更被国共长期敌对宣传毒害陈水扁时代排斥过中华民国,现在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有历史根源的,需要帮助民进党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另外,民进党对「一中框架」内涵的解读,与国共两党也明显存在差异。从国共两党的角度,「一个中国」就是涵盖大陆地区台湾地区,虽然国民党坚称是中华民国,共产党坚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国共两党都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主权重叠,不容分割。而民进党坚持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中框架」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

民进党不愿接受「一中框架」,并非不愿接受一个中华民国框架,而是不愿接受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担心被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框住,被大陆吞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共两党生硬地强迫民进党接受「一中框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由此,我向国共两党领导人提议:将「一个中国框架」调整为「一个中华框架」,使「一中框架」更加包容,更加柔性,更加灵活,让民进党比较容易接受。这个中华框架,不是中华民国框架,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而是包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个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域、并能通往统一民主和平框架。

在「一个中华框架」内发展两岸关系,可以巧妙破解两岸主权争议(如何破解两岸主权争议,我后续的《以中华共识凝聚两岸主权共识》一文将专题论述)。两岸主权对立时,民进党的台独诉求尚且不能实现;一旦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华框架」下达成两岸主权共识,台独就更没有存活空间。民进党唯一正确的出路:接受「一个中华框架」,就是放弃「台独党纲」。

「一个中华框架」和「一个中国框架」,在大陆人看来是一样的,但在台湾人看来却大不相同。二00八年,在北京奥运会台湾代表名称问题上,就是因为大陆媒体使用「中国台北代表队」,险些造成台湾抵制北京奥运会。后来改为「中华台北代表队」,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一个中华框架」和「一个中国框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一个字能够破解民共对话僵局,扭转乾坤,和解两岸,影响世界

作者杨海峰,大陆民间学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