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制造机会「蔡政府不领情」 潘兆民:两岸僵局难解

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图/记者曾俊豪摄)

文/中评社

近日,陆委会和国台办互相喊话,让外界感受些许「暖意」。尽管,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刚上任也表态,希望尽快有序恢复两岸交流,却换来大陆禁止台凤梨输入。追根究底,还是民进党对于大陆多次抛出的「九二共识」无回忆。对此,东海大学政治教授潘兆民也分析,民进党无法接受九二共识,大陆制造的机会,蔡英文不领情,邱太三的春暖花开期许也没用,两岸短期内还会僵持下去。

针对国台办与陆委会近日隔空对话,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蔡政府出于美国政权转变的压力,向对岸抛出「春暖花开」的期许,国台办除了以九二共识为一贯回应立场,其实在话语间也制造机会,让蔡政府能有接受九二共识的契机。可是关键在于,民进党过去的政治操作及立场鲜明,不可能去承认九二共识,蔡英文不领情,邱太三无法作主,两岸破冰短期内是没谱。

不过,潘兆民也认为,新任陆委会主委邱太三若真的务实看待两岸关系,即便无法公开接受九二共识,还是可以从行政上做起,以实际行动重建两岸互信,例如,松绑国安五法、减少对立性政策、重启金门小三通等。另可尝试强调,以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至少说法符合一中框架北京较可以接受,唯有先建立互信,两岸才有可能再谈出新共识。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图/记者任以芳摄)

潘兆民认为,这次国台办与陆委会的对话,除了各自阐述立场外,也透露出些许重启互动的可能性,首先邱太三抛出「春暖花开」,是蔡政府近年来陆委会系统相对缓和、正面的发言,国台办的回应也算开放,身段甚至有放软,包括提到「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与蔡英文2016就职演说的“「二会谈的历史事实」有共通点。另外,也间接表达了九二共识不等于一国两制,感觉有意制造机会,让台湾包括执政党在野党、人民有接受九二共识的契机。

但问题是,对岸制造机会,民进党却不可能重拾九二共识。潘兆民说,九二共识是北京坚持两岸协商的基础原则,从这次国台办的发言可以感受到,两岸互动只有九二共识、其余免谈,蔡英文虽然曾提到九二会谈事实,但该说法只是认知到有那段历史,仍不承认两岸互有共识,蔡英文不领情,邱太三的春暖花开期许也没用,两岸就只有继续僵持下去。

▲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图/翻摄自直播

除了九二共识,两岸有无其他解套方法?潘兆民说,关键还是建立互信,其实两岸只要有互信,什么都好谈,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关系升温,也并非全然是因为九二共识所促成,真正的立基在于双方先有互信才可能建立共识,有共识才有后续互动交流的可能,九二共识只是名词,重点在于其核心的一中框架,所以民进党无法接受九二共识,但若可以透过其他方法重建两岸互信,两岸僵局仍有可能解套。

潘兆民认为,假如民进党愿意在重建两岸互信花心力,并有初步成果后,或许有机会提出的两岸论述,当然这个说发一定是要北京可接受的,例如,可尝试重申以「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至少相关说法符合一中框架,北京较可以接受。

他提到,国台办特别解释「九二共识」的来龙去脉与定义,强调共识内涵在于「一中原则」,所以一中才是关键,民进党不正面表述一中,但奉行「中华民国宪法」,基本上也是在一中框架下行事,这或许是可行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