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也能回收?北荣靠「膝关节废骨」 2年拯救百癌患

关节置换剩骨「咬碎重置海绵骨,术中解冻就能马上用。(图/台北荣总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一位37岁的妇女罹患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若依旧有疗法,仅能将行传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患所捐赠的「剩余碎骨」在术中修整至适合形状,重新填充至体内,虽然可使长期受癌细胞侵蚀、破坏的骨头,得到填充、支撑之效,但手术时间延长,病患暴露与感染风险也会随之遽增。

北荣总于2011年9月起,与生宝生技共同研发出「第一代海绵骨碎片」,分成2.5cc、5cc、10cc、20cc及30cc等五种规格,术中解冻后打开包装即可使用,该名罹患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妇女,便是首位使用第一代海绵骨碎片的病患,于2014年9月术后至恢复良好,至今未闻感染情况。第一代海绵骨碎片,迄今也提供160位病患临床使用。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移除的旧式骨碎片。(图/台北荣总提供)

台北荣民总医院骨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陈威明表示,旧式骨碎片是油捐赠手术取下后进行冰存,根据人体器官保存库管理办法规定传染性病原检验捐赠者合适性进行评估,再来判定是否可供移植使用。

旧式骨碎片在移植手术时,主治医师须花较多的时间来处理骨头,不仅拉长手术及病人手术台上暴露的时间,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且因旧式骨碎片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有时病人只需用少量,剩下的部只能销毁,造成珍贵骨组织浪费,十分可惜。

为改善这些缺点,第一代海绵骨碎片在旧有的流程上增加「制程」的流程,包含咬碎、清洗、包装、最终灭菌及品管(QC)检测

▲旧式骨碎片样本。(图/记者严云岑摄)

咬碎的部分主要是清除旧式骨碎片中不需要的硬骨及其他表面的软组织,并且处理成每颗约5-10毫米大小的海绵骨碎片;清洗的部分则是用来清除捐赠者的油脂血水;包装的部分则是根据规格做定量的包装;而最终灭菌及品管(QC)检测的执行是为了确保每一包第一代海绵骨碎片的无菌性,以保障病人使用上的安全性

陈威明说,第一代海绵骨碎片适用于填补因粉碎性骨折、人工关节松脱与骨溶解、骨髓炎与骨肿瘤等疾病造成骨缺损,虽在原有程序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却能有较多的时间以更严谨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珍贵的骨头,减少移植手术所需时间,更加保障异体移植骨头的安全性。

人骨也能回收?北荣靠「膝关节废骨」,2年拯救百癌患。(图/记者严云岑摄)

目前「第一代海绵骨碎片」并无健保给付,患者需依使用的骨量付费,价格从2.5cc的2800元到30cc的1万4000元不等,基本上成本价,比起美国更低了2~3倍之多。陈威明说,异体骨头的捐赠跟移植是一个饱含「爱」的生命延续,希望未来团队能研发出更多样化的骨头组织,并且朝向更进步的保存技术,达成国骨国用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