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角度出发 钱永祥:痛你所痛!同理动物是关怀起点
「看到流浪狗在道路中间,因为来往的车辆而无法到路边,只能看牠口渴挨饿。」钱教授如是说。相较于传统印象中全然理性的研究者,这一字一句反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厚度。
什么是伦理?相信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想法,然而什么是动物伦理?听过的人可能相对较少。伦理,是人们辨别是非对错的一套标准,那么动物伦理,便是分辨对待动物是非对错的一套标准了。人类取动物皮毛为衣,取肉为食,甚至豢养动物加以利用赏玩,这是对是错?该将动物视为财产或生命?这是动物伦理探讨的范畴。
联访过程中,钱教授以树木被伐采为例:假使今天看着一棵树无故被砍倒,或许我们会认为不好,背后的原因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但假使看见一只流浪狗被杀害,我们会认为不对──因为我们感知到动物的痛苦。依照彼得.辛格的理论,感受到其他生命的痛苦,希望减轻其痛苦,并关怀动物,是动物伦理的意义。绝大多数的人都拥有所爱的人,不论是亲人、情人、友人,基于在乎他人的感受,我们选择关怀和尊重;同理可循,当我们在乎动物的感受时,便能唤起同样的关怀和尊重。
有人能举出人类和动物一百个不同之处,不过那并不影响关怀和共感的心;这就好比男人与女人有许多差异、不同人种间也有许多差异,但这并不影响生而为人的各项权利。在此类比下,动物所该有的权利或许该重新检视。
而同理的范围到底要怎样判断?仅仅限于宠物猫、狗需要关怀,又或是连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蟑螂、蚊子等,也须秉持着动物伦理感知牠们呢?关于这点,钱教授则提出一个概念:通常有「脸」的动物,人比较能产生感同身受的念头;当害虫侵犯到自身或居家的安全时,仍然会将其消灭。即便如此,动物伦理所涉及的层面依旧广泛,其中的灰色地带,不能以看得见的利益评断,而应当从人本的角度出发,思考什么是友善对待生命的方式。
(ETtoday宠物云有IG了,快按追踪:https://goo.gl/MyKwZB)
★「动物当代思潮」由台南大学吴宗宪老师召集学者及伙伴所组成。透过各种方式将涉及动保议题的「动物保护学」、政策与法律等,进行跨域讨论、交互检证。更多精彩内容,请上「动物当代思潮」脸书、「动物当代思潮论坛」网站。